第21部分(第3/4 页)
服。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穆澜眉开眼笑:“大公子如此热情,在下却之不恭。多谢多谢。”
过了年节,穆澜收拾好行李,独自去了杜之仙坟前祭拜。
一壶酒洒落坟前,穆澜蓦然心酸。她认真磕了三个头起身。
“哑叔年事已高,会留在家里陪您。他的来历是个谜,我也不想勉强他说出当年之事。这十年,师父待我如父。澜儿没别的能孝敬您。知道师父对当年事耿耿于怀,至死不安。我定会给您一个交待。”
那幅雪梅图又浮现在穆澜眼前。师父如父,师傅却如陌路人。任穆澜怎么留心,自老头儿死后,也没发现过面具师傅偷偷来祭拜过。她不相信,两人之间的关系如此淡漠。
“我的好师傅,总有一天,我会揭下你的面具。”穆澜暗暗发誓。
她回了前院,燕声已带着人等侯多时。
哑叔将她送出门,欲言又止。
穆澜拍了拍他的肩道:“哑叔,你不能说就不必说。该我知道的,我总会知道。不该我知道的,我想知道也一定会知道。清明替我给师父上香烧纸,得空我就回来看他。您保重。澜儿谢您这么多年的照顾!”
她朝哑叔深揖首。
哑叔扶住了她。粗糙的大手紧握着她的手,一件东西悄悄塞进了穆澜手中。
穆澜不动声色收下,与燕声和林家随从一起骑马去了码头。
……………………………………………
江风凛洌,吹开了漫天云朵,冬季碧空如洗。
码头上停着艘大船。
穆澜下了马,听到头顶有人招呼。她抬头一看。林一川裹在黑色的皮毛大氅里,戴了顶同色镶蓝宝石的毛皮帽子,朗眉星目,俊美无俦。只是他脸上的笑容怎么看都觉得有点贼。
她踩着船板上了船,拱手见礼:“大公子亲自来送在下。实在客气。”
在穆澜看来,林家赠仪送来,行程安排妥当就可以了,林一川是否来送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小子还不知道呢。难得让穆澜吃惊一回,林一川怎么都忍不住,笑得分外开心:“我不是来送你。”
他故意停了停,看到穆澜狐疑的眼神,他靠近她耳边说道:“在下也要去京城,干脆和穆公子同行。”
什么?!这一个多月要和林一川同坐一条船去京城?穆澜瞪大了眼睛。林一川说的套近乎指的是同行进京?
“喂!你说清楚。你也要进京?”穆澜的秘密太多。林一川又是个观察仔细入微的,她可不想天天被林一川盯着。
林一川从怀中拿出一张纸抖了抖,让穆澜瞧得清楚,抑扬顿挫地念道:“户部执照。户部遵旨录扬州府俊秀林一川,年十八,身长面白无须。遵例报捐监生。所捐银一千四百八十两已入国库。讫相应换给执照。看懂了吧?到了国子监。我就凭这个换取监照。”
户部发给捐资入学的人一张执照。再凭这个换取国子监录学生入学的监照。意思是林一川捐了银钱,也要进国子监读书?
想到当初穆澜恭喜自己抱上东厂大腿时所说的话,林一川用力拍打着穆澜的肩。瞧着她傻呼呼地模样哈哈大笑:“咱俩以后就是同窗了!我是捐钱入学的,而穆公子是奉旨读书。国子监里谁不敢照拂你这个天子门生?在下将来全仰仗穆公子多多照应了!”
这这,这才是他说的套近乎?穆澜瞠目结舌。
船身一震,已然扬帆启航。穆澜这才回过神,扭过头盯着舱房咬牙切齿:“阴魂不散哪你!敢坏我的事,我先宰了你!”
………………………
回家歇了天恢复元气。三千大章送上。周六圣诞,晚八点到九点半,*群有活动。不见不散。周末再开始加更吧。
第45章 火烧
大明帝国的运河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长达三千多里。
穆澜从小长在船长,沿着这条运河南北不知走了多少趟。她对沿途风光熟识于心,没有北上进京的兴奋与好奇。
林一川则不同。他幼年时随父亲去过一趟京城,印象早就模糊了。这一趟沿大运河北上,看什么都稀奇新鲜。船行运河上,他嫌一个人寂寞,每天都去找穆澜。每至一地,必来邀穆澜同行游玩。
烦得穆澜只能呆在房间里,闭门谢客。
船到沧州,房门又被敲响了。穆澜叹了口气,打开门一看。林一川穿着身醒目的银白色绣团花锦袍,领口一圈银狐毛气度非凡地站在门口,腰间荷包香囊金三事玉佩挂满了玉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