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部分(第2/4 页)
当时在关中丧乱,中原鼎沸之际,荆州还算一片干净的乐土,因此各地的达官缙绅、商贾士子相率前来避难,形成了空前的畸形繁荣。
诸葛亮一家,在荆州城外二十里的隆中,经营出一个似模似样的小小农场。
时间一天天过去,诸葛亮的叔父亡故了,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姊姊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
诸葛亮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生活,转眼之间就二十五岁了。
在今天看来,一个男人二十五岁尚未婚配,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古代,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小媳妇成双成对。
像诸葛亮这样,二十五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二十五岁的诸葛亮,却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一些鸡皮疙瘩,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后来就是这个黄承彦,救了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的命。
当时,蜀国与东吴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卒损失殆尽,刘备也是经此一战死在白帝城。
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为着挽救危局,设下八阵图,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襄阳记》,说诸葛亮与黄硕的成亲,也是破除世俗观念的,没有媒妁之言,是黄承彦自己找上门来问诸葛亮:“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诸葛亮立即许之。
黄承彦即载送其女至隆中,以至时人以为笑乐。
这看起来,有些不太可能。按常理揣测,应是诸葛亮对于黄承彦的道德文章,早已有所了解,而对于黄硕的基本情况似乎也略有所闻。
即使如此,诸葛亮也不至于轻易答允婚事,黄承彦也犯不着把亲生女儿迫不及待地送往隆中。
既然东挑西捡,诸葛亮自然有他既定的标准。
黄承彦看透了他的心思,认为诸葛亮对于大家闺秀与美貌佳人都不屑一顾,惟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他志在邦国,淡泊寡欲。
他需要的,是一位才德俱备的贤内助,而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美貌女子。
因此,黄承彦才敢不揣冒昧,当面替自己的女儿说亲。
诸葛亮看似随便的一答,实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事情不应是黄承彦把女送过来,而是诸葛亮亲自前往沔阳黄府。
对诸葛亮的到来,黄承彦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老早就吩咐家人:“只要诸葛相公一到,不用通报,请其径行登堂入室。”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三十章 黄硕与木牛流马
这是一项特殊的礼遇,诸葛亮兴冲冲地昂首而入。
不料堂屋两廊间,突然窜出两条猛犬,直往客人身上扑来。
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犬的头上拍了一下,霎时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只凶猛的猎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
仔细一看,原来两只猛犬都是木头制的机械狗,诸葛亮不禁哑然失笑。
黄承彦盛情款待诸葛亮,而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精巧。
黄承彦哈哈大笑:“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累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
诸葛亮游目回顾,见壁上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不值行家一笑的。”
跟着指着窗外如锦繁花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
由木犬、图画、花草,诸葛亮已把黄家闺女的模样与才干,在内心深处凭着想象,绘出了一幅轮廓鲜明的画。他知道,这就是他追求的目标。
诸葛亮把黄硕娶回家门之后,他的邻居们以貌取人,不明就理地讥讽:“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
他们哪里知道,诸葛亮正是得其所愿,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位贤德的媳妇呢!
黄硕到诸葛亮家后,亲操杵臼,兼顾农桑,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按部就班地处理得妥妥贴贴,诸葛亮自然是身受其惠。
不止是诸葛亮本人受到了这个丑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伺候,就连他的朋友博陵崔州平,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