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2/4 页)
马,第一批马,赵氏一族出了那么多力,可是最后一匹都没要,全留给陆皓山,从而使纠察队由步兵顺利晋阶为骑兵,然后又在兵源、马匹、粮草、钱银方面支持陆皓山,这些都是最有力的支持。
赵余庆摆摆手说:“好了,我们翁婿之间,这些客套的话就不用说了,对了,你兄弟的刘金柱的事怎么办,那些所谓的阵亡者,怎么也得表示一下吧,爱婿,你准备怎么办?”
对于赵余庆,也不用保密,在交接这批珠宝时,李念已经道出事情的起因、经过,赵余庆知道这些都是“冒牌货”,不过还是提醒陆皓山做戏要做全套。
自家女婿的胆子也太肥了,不仅在战场上吃独食,瞒天过海把大批财宝回江油,那可怜的不沾泥成了他专属的“敛财工具”,连都指挥使也不放在眼内,在他前弄虚作假,诓骗抚恤,换作别人想都不敢想。
不过这年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如果什么都忠忠直直,那就等着乞食,就是自己经营生意,也得走些偏门才能保证利润,所以赵余庆也没对陆皓山说什么教训的话。
陆皓山有些沉重地说:“都指挥使已答应替金柱走动,追封一个功名,让他走得风光一些,而那些阵亡的人,自然要像上次搞一个追悼会什么的,不过朝廷的奖赏和抚恤还没有到,等朝廷的奖赏到了再举行,这样效果好很多,算算日子,再过几天肯定有动静,也不急于一时。”
赵余庆眯着双眼说:“这次你是发起人,又立了大功,刘金柱都可以获得追封,那么爱婿又有什么好处?”
“准备转武职,韩文登准备举荐小婿作千户长,有前面的功绩再加上韩文登的举荐,应该不是问题。”
“转武职?”赵余庆吃惊地说:“爱婿,你本是文人,这次转为武职,会不会有些草率?再说这武将也不好过,一纸命令下来就得开拨,现在辽东年年有战事,朝廷少有胜绩,要是把你调到辽东,这,怎么办?”
千户长是正五品的武官,比正七品县令高了几个级别,但是文人任武职并不是个个都能成功,要是在战场出了事,自己的女儿那么年轻,真让她守活寡不成?
老实说,自己最缺的不是财,而是“丁”,这么危险的事,赵余庆一听反而皱起了眉头。
陆皓山摇摇头:“太平盛世,文臣容易得到升迁,可现在是乱世,自然是武将更容易得到重用,现在外有后金,内有反贼,大明的朝不何夕,文不如武,当了武官有什么事也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再说有都指挥使的赏识,升迁也容易很多。”
赵余庆犹豫了一下,最后点点头说:“看得了爱婿一早有了自己的计划,倒是老夫多虑了,不管怎么,无论你干什么,我赵氏一族都会倾尽全力帮你。”
“谢岳父大人。”陆皓山连忙感激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投的月票,谢谢你们。
212 未雨绸缪
县官不如的现管,在这乱世,手握兵权比坐一个虑职有用多了,去年经过紫金关受到守备将军蔡中劲的为难,赵余庆就悟出了这个道理。
只要有实力,文官武将皆可接受,再说在明朝中后期,文官转武将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事实上,赵余庆也没有命令陆皓山的底气。
“爱婿,你不想看看运回来的金银财货吗?”赵余庆突然面露笑容地问道。
“想”陆皓山点点头说:“老实说,当时时间太紧,又怕让人盯上,也没有细心玩赏过,不知有些什么,如果价值四十万两,如果只是挣那一份俸禄,小婿就是不吃不喝得攒上一万年这才攒得够这笔钱。”
明朝中后期,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的白银都是流入大明,加起来有数亿两之巨,那些巨商大贾奢侈成风,瘦西湖边的精美的宅子,一幢比一幢考究、豪华,他们吃山珍海味、坐豪华船舫,出入烟花之地,玩弄“瘦马”,一掷千金,穷奢极欲,也许一顿饭的饭钱就是一个县令年俸的几倍,这怎么让那些自视甚高的官员甘心?
朱重八同志想马儿跑得快,又不让马吃草,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可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明朝贪腐成风,法纪败坏,很大原因就是基于这根本不合理的制度。
赵余庆点点头说:“是啊,只靠俸禄,官员们也太清苦了,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不过的爱婿的运气不错,就是不用剥削的百姓也有不菲的进帐,有名又有利,其实那批财货真的不错,古董珍玩很多。还有不少名人的字画,价值不菲,俗话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所以价值方面还是低了一下,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