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1/4 页)
可大出众人意外的是,于新武并未谦让,而是直挺挺地自行走到了位置上坐下。连行礼也不行礼,看也不看在座的同僚一眼。
众人皆面面相觑。何进贤的脸色也在那一瞬间变得难看起来,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钱宁的心里却冷笑不已。
于新武一坐下,依然站在门口的秦密便显得格外的显眼了。众人的目光顿时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仿佛是知道秦密的尴尬,于新武又站了起来,淡淡地对何进贤道:“大人,淳安县还没有设座呢!”
何进贤用古怪的眼神看着他道:“按照规矩,省里议事还没有知县与会的先例。定下的事情,他们照着做便是了。”说着对秦密挥了挥手,威严地道:“你先下去候着吧!”
秦密却并没有动脚,而是似笑非笑地看着于新武。
今天是怎么回事?好不容易等来的一个知府不懂规矩,这也就罢了,好歹人家是陈阁老的学生,有些恃才傲物这也无可厚非;可等来的一个知县居然也是这么一副油盐不吃,不懂规矩的样子。这种感觉不仅何进贤感觉到了,连堂中的诸位官员也都感觉到了。
“我说的话你听见没有?这是省里的议事!你级别不够,先到外面候着吧!等议完了事,自然会跟你交待该怎么做!”何进贤毕竟主掌刑名多年,又是武官出身,那股子气势立刻就迸了出来。
没想到,于新武紧接着就接道:“要安抚几十万灾民,又要改稻为桑,这么重的任务要让他去做,就该让他知道怎么去做。属下认为该让淳安知县参与议事。”
何进贤胸中的气一下子就涌到了嗓子眼,转过头就准备对于新武飙。可是当他看到于新武那淡淡的表情时,一下子想起了他背后的陈于壁。难道这个知县也跟陈大人有关系不成?不然以于新武的级别,怎么会不遗余力地为一个知县说话?他硬生生地憋出了就要骂出的脏话,接着对下面大声道:“给淳安知县设座,看茶!”
立刻就有随员从门外拿了条板凳进来,放在左边的末尾。秦密这才不慌不忙地答道:“多谢大人看座!”然后不紧不慢地坐了下来。
紧接着,门房的那个书办托着茶盘走了进来,快步走到了左边上的于新武身边,将茶盘一举。
这茶盘上的茶杯摆放的很有些意思。一共三个,朝着于新武的只有一个,其余两个皆朝向书办这边。当于新武端起起了自己的茶杯后却现,在那两个茶杯的中间,摆放着两粒亮晶晶的碎银。他笑了笑,又伸出另外一只手拿回了碎银,这在旁人看起来,仿佛是双手端着茶杯一般。
书办顿时如释重负面露感激地朝他微微一笑,接着又走到了下一位的跟前,这次再不是让对方自己端了,而是主动地端起茶杯放到了对方的面前。
在钱宁身后的屋顶大梁上,三双贼亮贼亮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下面。一人手中拿着笔在纸上快地画着下面的场景,另外二人则快地记录着下面每个人的一言一行,生怕错漏了分毫。
整 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241章
看着他俩都落了座,何进贤轻咳了一声:“议事吧!浙江的事儿于府台在京里的时候都已经听说了你给朝廷提的那个‘以改兼振两难自解’的方略,内阁也早用廷寄通告了咱们。咱们浙江的诸位同僚无不是欢欣鼓舞,于府台果然是大才!根据你的这个方略,我们也谋划了好些日子,拿出了一份议案。下面你把议案看一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如果没有意见的话,咱们明天就按这个议案进行吧!”说着,便让身边的书吏把早已誊录好的议案分给于新武跟秦密。
两人也不言语,接过议案就认真仔细地看了起来。
何进贤凝神端坐着,其他官员也都眼巴巴地瞅着他俩。等了老半天,就盼着这一刻了,等着于新武点头同意了,再多给他戴两顶高帽子,唱两句高调,赶紧找个酒楼吃饭去!等了这么长的时间肚子都开始抗议了。有的官员已经开始浮想联翩,到底去哪个酒楼比较合适呢?也不知道这个于府台是个什么口味。于新武定了议案,再让秦密接了令,明天就要开始了。
大堂里的气氛又恢复到了死寂的状态。
所谓议案,其实就是决定。待于新武同意,何进贤盖上了巡抚的大印,这决定也就成了政策,接着秦密再恭敬地接了令,万事大吉。从何进贤的角度来说,于情于理,他于新武都不应该对这份议案有什么不同意见。毕竟他初来乍到,务必要跟浙江上下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