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第1/4 页)
�桓一ㄇ笆美岷邸!�
虽然她的诗只言自己愁情,并未向对方许诺什么,但熟知她的邵三,明白她已动了心,就想索性成全了她,因而对林景清道贺说:“林公子真是有艳福,杨玉香可是很少对别人相赠的诗词作答,看来己对你另眼相待了。”
林景清当然是喜不自胜,忙请邵三为之引介。
邵三欣然应命,于是约定第二天同往琼华馆。
第二天一大早,林景清就从客栈赶到瑶华馆,心急火燎地等邵三梳完妆,引着他来到琼华馆。
听到侍女的传报,杨玉香从屋内迎了出来。只见她一身粉红罗裙,娥眉淡扫,朱唇轻染,含笑站在门口,宛如一朵出水的芙蓉。
请客人入客厅坐下,杨玉香命侍女摆上清茶果品。这天,她一改往日的矜持冷漠,十分热情地招呼客人。三人交谈得很是投机,恍如故友重逢。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六十八章 玉碎香凝
中午时分,侍女又殷勤地奉上酒菜。三人碰杯畅饮,言谈更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直喝到夜幕降临,三人都酒意阑珊,面带酡红。林景清不但酒醉,更被秀色醉倒,醉意朦胧中,挥笔写下一首诗,赠给眼前的一对姊妹花:“高髻盘云厌翠翘,春风婷立海棠娇;银筝象板花前醉,疑似东吴大小乔。”
他不但把二位美人比作醉人的海棠,更拟为绝代美女大乔和小乔。
杨玉香十分受用,也盈盈地口占一诗,作为回赠:“前身侬是许飞琼,女伴相携下玉京;解佩江干赠交甫,画屏良夜且吹笙。”
杨玉香自比为西三母的娇侍许飞琼,传说许飞琼曾与女伴偷游人间,在汉泉台下遇到书生郑交甫,相见倾心,摘下了胸前佩戴的明珠相赠,以表爱意。
杨玉香在诗中借用这个传说,暗表自己以心相许之意;林景清和邵三听后,心中都十分明白。
转眼已是夜阑人静,邵三知趣地悄然离席归去,屋里只剩下林景清与杨玉香,轻言蜜语,谈得更加倾心。当晚林景清留宿在琼华宫,与杨玉香同入鸳鸯帐,共享人生极乐。
杨玉香娇不胜情,竟落红点点润湿被褥。一代名姬,还是个黄花闺女。林景清颇为惊喜,有诗赞道:“十六盈盈窈窕娘,背人灯下卸红妆;春风吹入芙蓉帐,一朵花枝压群芳。”
一夜缠绵欢爱,无数海誓山盟。晨起理妆,玉香在妆台前口占一诗:“行云行雨待楚王,从前错怪野鸳鸯;守宫落尽鲜红色,明日低头出洞房。”
从此两人恩恩爱爱,俨然就是一对伉俪,风晨雨夕,度过了一段美好甜蜜的时光。
数月之后,林景清所带盘缠用尽,又加上他父亲捎信来催他返家,不得不离开金陵,回一趟闽县。杨玉香虽然情同妻子,但毕竟尚未经父母同意,没有明媒正娶,因而不便随同,返回故里。林景清打算回家后禀明父母,再马上回头来迎娶她。
临行前,杨玉香流泪誓言道:“妾虽沦落风尘,但能守身如玉;君今远别,妾立誓洁身相待,令此馆无他人之迹,一心等君归来!”
林景清大为感动,也指天为誓,决不相负,并将玉香的琼华馆改名为“一清馆”,以明其高洁,且专为他景清一人而设。
临行前夜,两人相拥不眠。林景清起身秉烛,写下一阕《鹧鸪天》:“几字娇蛾恨不开,阳台今作望夫台;月方好处人相别,潮未平时仆已催!听嘱咐,莫疑猜,蓬壶有路去还来,穆穆一样垂丝柳,休傍他人门户栽!”
虽对玉香有无限爱怜,却也不免有一丝担忧。
杨玉香为着表明心迹,也披衣和唱了《鹧鸪天》一阙:“郎系闽南第一流,胸蟠星斗气横秋;新词婉转歌才毕,又遂征鸿了碧楼。拉锦缆,由兰舟,见郎欢喜别郎忧,妾心正似长江水,昼夜随郎到福州。”
林景清怀揣着杨玉香写下的词,离开了金陵。从此之后,杨玉香洗尽铅华,闭门谢客,天天吟着林郎留下的一些诗词,总以为他不久之后就会翩然归来。每一次的叩门声,都引起她心中的一阵悸动。可是,时光一日日、一月月地过去,始终音信杳然。
种种猜测,缠绕着她的心头。在这种内心煎熬中,竟也过去了两年。杨玉香几乎绝望到了极点,于是开始念经拜佛,借虚无飘渺的佛力,来麻醉自己滴血的心。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林景清久久不归呢?原来阻挡他的,是一个谁也把握不了的原因。
此时明朝廷皇帝无能,宦官乱政,国家一派混乱;东海倭寇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