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第3/4 页)
知识分子,抛弃了满嘴的道义,又热热闹闹地奔走在功名之中。他们纷纷收拾起心猿意马,埋首窗下,皓首穷经。
松江首富李家的公子李玉郎,自然是不能免俗。他虽生于富贵之家,学习还算刻苦,弱冠之年,文名就已远近闻名。夏天,他来到城南的别墅避暑,仍不辍学业。
这里地旷风清,楼高宜人,凭栏远眺,不远处人烟辐辏的地方就是青楼云集的地方,丝竹之音随风隐约传来,间有脂粉香息飘入窗棂。李玉郎耳闻鼻嗅,久而久之,也不以为异了。
一日,同窗好友数人来访,对于不远处随风飘送过来的音韵及香息特别敏感,不觉中开起玩笑来,笑问李玉郎:“但闻声息,不见其形,难免不想入非非吧。”
李玉郎笑道:“若见其形,则不赏其声息矣。”
就这样一问一答,撩起无限的暇思冥想,于是议定每人作诗一首,聊以佐酒。
李玉郎才思敏捷,一挥而就,众人立即传观。
正在兴头,忽报老师来到,慌得众人连忙下楼迎接。李玉郎深恐诗稿被老师觉察,赶紧纳入怀中;想想还是不妥,干脆揉成一团,凭栏抛向墙外。
好风凭借力,那纸团眼看着悠悠地落到张氏园林。
此时的张丽容,年已及笄,久居雅舍,春花秋月,倍感寂寥。夏日乘凉绿荫深处,隔墙听到笑语声喧,常常为此心往神驰。
这天正在云里雾里地遐想之际,忽然见得一团彩笺凌空跌落,毫不犹豫地拿起就读,一看是:“曲栏深处一枝花,浓艳何曾识露华;素质白攒千瓣玉,香肌红映六铢纱。金铃有意频相护,绣帏无情苦见遮;凭仗东皇须着力,向人开处莫教差。”
张丽容当然知道,这是隔壁李家公子的诗。
这些描写青楼歌姬的诗句,自然是若隐若现,不庄之处在所难免。
张丽容不明就里,反而误认是隔壁李家儿郎给自己写的情诗,并想入非非地认为这是李郎苦无沟通的管道,只有隔壁一掷。也真难为了他。
她想到此处,不禁哑然失笑,内心窃喜,立即根据原诗原韵,和诗一首:“深谢韶光染色浓,吹开准拟倩东风;生愁夕露凝珠泪,最怕春寒损玉容。嫩蕊折时飘蝶粉,芳心破处点猩红;金盘华屋如堪荐,早人雕栏十二重。”
张丽容怀着忐忑的心情,用一枚胡桃核裹入白绫帕中,颤巍巍地爬上太湖石顶,用力掷入李家楼窗。李玉郎将诗读完,便已明白张丽容的情怀。
于是,他每天都将头伸出窗外探视,一天正遇着张丽容也正悄悄地望着这边。四目相对,恍若触电,原来彼此之间已略有所知。此刻更加像相识多年的老友,于是互展笑靥,款款而谈。
每当这时,女孩子就更显得大胆,更积极一些。
张丽容十分大方的道:“以君才情,傲视一方,何以至今未婚?”
李玉郎答道:“欲得才貌如卿者方可!”
张丽容满面飞红,羞羞答答的道:“蒙君不弃,妾自当留此身以待君也。”
两人于是隔壁盟誓而别。
李家为松江首富,媒婆为李玉郎提亲的络绎不绝。李父辄用门不当、户不对为由,一概拒绝。
等到李玉郎心有所属,告诉父母,李父又以张家寡母孤女,其父亲在日,只会作赋吟诗,空谈心性,腐儒世家,想必他的女儿也必不切实际,认为并不是理想的对象。
他只是迫于儿子的要求,随便答应下来,并没有认真央媒说合。
李玉郎以为好事得谐,不过是时间而已,便常常在花晨月夕,神采飞扬地凭栏吹笛。
张丽容每天听到笛声,心中窃喜,于是诗兴大发,再写一诗,仍借助胡桃掷上楼头:“自从闻笛苦匆匆,魄散魂飞入梦中;莫怨粉墙高如许,心有灵犀一点通。”
转瞬溽暑易过,李玉郎即将再往学馆从师问道,而婚事却了无消息,心神惶惑不已。
于是,他整天斜倚楼头,一曲又一曲地吹笛解闷。因为心中悒郁,笛声中也呈现出幽怨的音韵,呜呜咽咽,使人不忍卒听。面对佳人的垂询,答道:“栏干闲倚日偏长,吹笛无俚苦断肠;安得身轻如飞燕,随风飘飞到妆台。”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李玉郎白天想的是情人的举止神情,而晚上便在梦中与情人尽情欢会。于是神移情牵,学世荒废,茶饭无心,终于恹恹成疾。
父母透过玉郎的同窗好友探得实情以后,迫不得已,备齐六礼遣媒到张家订亲。
李玉郎听说婚事得成,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