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部分(第2/4 页)
济尔哈朗建议八旗军的主力悉数集中到辽河以东,抵御明军,多尔衮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多尔衮反对的理由也是充足的,辽南的明军不能够忽视,若是八旗军的主力全部都集中到辽河以东,则明军可以在辽南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让八旗军顾此失彼,所以防御应该是整体的,辽河以东以及辽南全部都要展开大规模的防御。
多尔衮之所以提出来这样的建议,其内心是有打算的,他与济尔哈朗的权力博弈已经到了最后也是最为紧要的关头,这个时候他必须一鼓作气,夺取大清国真正的权力,若是这个时候放松了,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抵御明军进攻方面了,那么济尔哈朗很有可能趁势反扑,导致他多尔衮前面的诸多努力白费了。
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多尔衮认为,如今正是气候最为严寒的时候,明军在这个时候展开进攻,不符合常理,天寒地冻的情况之下,大军展开攻击会面临无数的困难,所以明军这个时候其实是摆出来战斗的架势,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威慑,其进攻的时间肯定会推后。
基于这样的考虑,多尔衮认为夺取大清国实际的权力,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至于说如何的抵御明军,他内心有打算,但这些打算能够真正实施,需要他完全掌控权力。
多尔衮与济尔哈朗的争论非常的激烈,济尔哈朗咬定的就是先皇做出的部署,多尔衮则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说明。
这一场的争论,最终以多尔衮获胜告终,议政会委托多尔衮全面负责抵御明军进攻的事宜。
多尔衮终于掌控了大清国实际的权力。
第九百七十八章醒悟太迟
多尔衮掌控了调遣八旗军迎战明军的事宜,就等同于大清国承认其对征伐事宜做出决策的权力,满人权贵都非常清楚,以前的女真、后金,到现如今的大清国,历来都是以掌控军队为真正的掌控权力,满八旗就是最好的证明,满八旗旗主基本都是满人权贵顶尖的存在。
这一次权力博弈的结局,在瑞元四年底和五年初,尘埃落定,多尔衮实际掌控权力。
不过多尔衮的运气可没有那么好,刚刚掌控权力,就面临明军的进犯。
多尔衮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考,开始了排兵布阵。
他首先从宗人府里面放出了阿达礼和硕托,其名义是大清国正遭遇明军的进攻,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作为郡王和贝勒的两人,此刻必须为大清国拼死搏杀。
其次多尔衮开始了对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的部署。
汉八旗所有的大军,全部开赴辽河以东,全力抵御即将从辽河以北进犯的明军,为第一道防线,总指挥为刚刚得到解救的郡王阿达礼,蒙八旗所有的大军,驻扎在距离辽河约五十里到八十里地的区域,构筑防御工事,抵御明军,此为第二道防线,济尔哈朗麾下的镶蓝旗,阿济格麾下的镶红旗,驻守在距离辽河两百余里的浑河以北,守卫沈阳的同时,兼顾辽阳、鞍山、海州、盖州和耀州等地,此为第三道防线。
豪格麾下的正蓝旗,包括镶白旗部分的军士,分别驻扎在盖州、耀州、海州、辽阳和鞍山等地,负责抵御辽南的明军,让大清国不至于腹背受敌。
正黄旗、镶黄旗以及正白旗,包括镶白旗大部分的军士。驻扎在沈阳城郊和城内,负责护卫沈阳,护卫大清国,此为第四道防线,代善麾下的正红旗,分别驻扎在抚顺、萨尔浒、铁岭等地。这里是大清国最为关键的大后方,决不能够让明军从背后包抄,此为第五道防线。
谁都可以看出来,这样的安排部署,济尔哈朗与豪格两人是最为吃亏的,相比较来说,代善就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众人几乎可以断定了,明军的进攻将从辽河展开。而驻守辽河的第一道、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应该是最危险的地方。
而驻守盖州、耀州和海州等地,同样危险重重,因为明军在辽南同样部署有大军。
也就是在满八旗之中,济尔哈朗与豪格是处于最前沿的,一旦汉八旗和蒙八旗被明军打败,他们将拼尽全力抵御和抗击明军。
几乎没有一个满人权贵对汉八旗抱有信心,蒙八旗稍微好一些。
可如此的安排。济尔哈朗与豪格不好说什么,毕竟是多尔衮负责总体的指挥。做出来的安排他们必须要遵从,而且多尔衮也安排镶白旗跟随豪格麾下的正蓝旗共同驻守盖州等地。
信心满满的是郡王阿达礼。
从宗人府出来,结束了禁闭的生活,而且马上就参与到战斗厮杀之中,且能够统领八万余人的汉八旗,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