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见项梁没有再坚持让项羽进来,狄风感觉自己的话在历史上起了作用,立时充满了信心,认为历史上的悲剧,也不是不能改变的,关键看怎样去改变。
',!'
 ;。。。 ; ;
第十六章 初为谋士
本来要用刀说话才能获得的权力,被狄风几句话就解决了问题,这时项梁的心里,对狄风增加了几分好感,也觉得狄风别看人年轻,却有谋略和头脑,不似自己的侄儿项羽那般,就知道动粗。
而此时殷通,对狄风也产生了感激。因为他为官多年,颇懂察言观色,虽然他自感与项梁交情深厚,可刚才一见项梁的脸色阴沉,就知项梁对他已动了排斥之心,若不是狄风插言,也许他就会死于好朋友的剑下。
“人心啊人心,真是难测啊!”殷通不由得在心中感慨道。
可事已至此,又能怎么样呢?殷通也只有认了,要怪就怪自己识人不明,交友不长眼睛,怪不得别人对你心狠。
这时项梁倒是有些心满意足,春风得意,觉得自己没费一兵一卒,也没有刀锋见血就挣得了起义的指挥权,这种便宜哪里找去!于是想了想,便对狄风吩咐道:“去把项籍叫进来,咱们共商大计。”
狄风走出郡署后堂,来到大门前,项羽正在门口打转转,一见狄风出来,便上前问道:“狄兄弟,我叔父跟殷通谈的怎样?需不需要动手杀了这个庸人?”
至此狄风才明白,原来项梁与项羽早就定下要杀郡守殷通的事,只是没有告诉他而已。看来多读书,便会多明事,哪怕是几千年前的事情,也会尽收眼底!狄风在心中也感慨了一番,之后将项羽拉到一旁,低声说道:“郡守已交出一切权力,响应起义之事,全权由项叔指挥,听从项叔的安排,郡守甘居项叔其下,筹备军需粮草。”
“好,太好了!其实我也不赞同叔父杀掉殷通这个朋友,只是叔父总怕这个殷通是我们起事的障碍,才事先吩咐我见他的眼色行事,将其杀之!既如此,我们也算又多了同心协力一位朋友。”
看来这项羽果是性情中人,绝非莽夫一个,难怪一千多年之后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会用诗来怀念他!因而狄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认为不但好官殷通需要拯救,面前这位项羽,其实也应完全需要拯救,绝不能让刘季那个流氓,改名叫刘邦之后,以为他脱了马甲,别人就不认识他了!要知流氓就是流氓,即使他做了皇帝,又能怎样?还不是流氓一个?只不过人们和那些历史学家太相信成者王侯败者寇罢了!就知道人云亦云,不敢用良知说话,因此才把刘邦这个流氓,捧成了一个会识人用人,又具有雄才大略的什么汉高祖皇帝!
这般作想了一回,狄风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朝项羽问道:“项兄,我听说项叔曾教授过你兵法,但你只学了没几天,就不愿意学了,只想学万人敌,可有此事?”
项羽听狄风这样问,哈哈笑道:“确有此事,狄兄弟怎么也知道这事?是我叔父告诉你的吧?什么太公望《六韬》狄风公《三略》,什么司马穰苴的《司马法》孙武子的《孙子兵法》,我对这些没兴趣,我就知道力拔山兮需力气,打架要赢靠拳头,倘若你力气不大拳头不硬,你就是再知兵,也仅是纸上谈兵,就像赵括那样,自己不但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且害得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坑杀!”
狄风没想到项羽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认为项羽所说,不是没有一点儿道理,因为只有知兵又善战,才是上上之策。
想到这里,狄风感觉自己很悲哀,因为读书,却荒废了自己所习练的武术,即使自己在两千多年后能考上公务员又怎样?自己能像诸葛孔明那般羽扇纶巾又怎样?还不是只懂运筹帷幄,却不能上阵杀敌,继而也就谋得一份职业,却要被那些贪官污吏**分子呼来唤去,想为百姓谋事都难!还是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况唐朝开国初年,欧阳询在他所主编的《艺文类聚》中也曾有论:仰观象于玄表,俯察式于群形。也就是说,只有知己知彼,才会看清自己,而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废材,有才不得展,有志不得伸,最后碌碌无为死去,黄土一丘草没了!
世间曾经有言:细节决定成败。岂不知你把细节做得再好,再做得滴水不漏,可你没有大胸怀、大包容、达则兼济天下的品质,无非也就是匆匆的过客,历史不会记得你,哪怕你的骨头都已经烂成了灰烬!
“生为人杰,死亦鬼雄。”其实何尝不是对人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