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页)
肉改善一下伙食呢!”在介绍“水火工程”经验中,他把解决“三个认识”;抓紧“四个环节”;实行“五个落实”等经验,也都“揉”进去了。
吉秘书只顾低头做记录,张敬怀则认真听着。介绍情况进行了三个小时。之后袁书记请张敬怀指示。张敬怀只说:“我们看看,我们看看。”
袁东升书记一再请张书记作指示,张敬怀还是说“我们看看,我们看看。”
袁书记从张敬怀的面容上,怎么也看不出他的喜怒。看来张书记是真的不想讲话。这也合乎他“下车伊始,不哇啦哇啦”的一贯作风,没有再让张书记讲话。
袁书记问:“明天怎么活动?”
“你们随便安排吧!”张敬怀说,仍然面无表情。
“那么我们明天就先到现场参观?先去什么地方?”
“去哪儿都行。”
“那……我们明天就去东中县的城关乡?”说着忽然想起似的:“我忘记介绍了:这是城关乡党委书记孙余同志。”
孙余解释说:“我有事耽误,来晚了。”急忙走过来和张敬怀热烈握手:“欢迎,欢迎。欢迎张书记到我区视察!”
这天晚饭,袁书记说是请张书记吃顿“便饭”,这“便饭”足足摆了三大桌。
主桌上作陪的是地委的书记们,专员们,东中县的书记和县长们,他们要去视察的城关乡的书记和乡长们。其他两桌则是为张敬怀这次视察做各项服务的工作人员,有地委办公室的,有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公安局的头头脑脑人物,大多是处一级干部,能不能参加这次接待,成了一种荣誉和待遇。
桌上早巳摆满了五光十色的精美菜肴,各种各样的琼浆玉液。服务小姐站立一旁。
宴会开始又是袁书记致欢迎词,欢迎张书记视察批评指示等。接着是大家轮替向张敬怀敬酒。张敬怀把脸拉下来,说:“谁也不要敬酒,我从来不喝酒的!”态度严肃。
看张敬怀的神色,人们也不敢再敬。为此,所有在场的人心情都很紧张,是什么地方安排得不周,使得张书记这么不高兴?以后更得小心侍候!
次日,吃过早饭就出发了。一出市区,走了不多时,到了城关区乡下农村的地面。因为要在这里参观,那位孙余书记成了主人。他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地一面带路,一边介绍他们实现“沼气化”的情况。城关区是一个小镇,有一群小学生站在路旁,还有一批干部队伍,向开过来的车队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张敬怀还注意到,沿途新贴了许多标语:
欢迎张书记到我地区视察!
欢迎张书记批评指示!
向张书记学习,向张书记致敬!
文化大革命的遗风还没有消除,张敬怀想。
汽车刚刚在一家门口停下,这家老小七口,早就在门口等着了。
乡党委余书记带路,随后大家都进了并不宽敞的房子。很显然,这家的房里院外,是经过精心打扫的,连墙壁上的年画,也像是新贴的。孙书记向这家主人说:“张书记要参观一下你们的沼气化。”
一个四十多岁的农民,也说了些欢迎参观、指示之类的话。说得很别扭,好像还没有熟练,接着打开沼气灶,划了根火柴,像城市的煤汽灶一样,忽忽燃烧起来。主人又领着大家看了沼汽池,讲了沼气化的许多好处。特别说:“我们赶上党的好政策了。我们地区,县委、乡党委领导得好,我们都跟着享福了!”
又看了两户沼气化的人家,接着去另一个乡,看节水的“渗灌”工程。
汽车慢慢开出市区,郊外一派田园风光。这里因为缺水,全部种的是旱田。
高梁,谷子,玉米,长得茁壮。风一吹,像绿色的海洋。
昨天,袁书记曾经问过吉秘书:“张书记怎么还坐’ 伏尔加‘ ?”
吉秘书说:“张书记高兴。”
今天出发前,袁书记要张敬怀坐在他的“日产牌”车上,张敬怀不肯,袁书记又要坐在张敬怀车上陪同,张敬怀说“太挤。”所以,在书记的汽车上,只有张敬怀和吉秘书两人。张敬怀前后数了数,那陪同的汽车队,居然有二十多辆。
张敬怀问吉海岩:“哪里来的这么多汽车?”
吉秘书说:“地委书记和专员们,县委书记和县长们,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们。
……咱们来时因为事前通知。为了保卫张书记的安全,地区公安局,县公安局,乡里负责保卫工作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