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知道书雪也学厨,但竟有如次手艺却是他不曾料到的。酒足饭饱,永振便腆着脸要求妹妹以后经常为自己做吃的,特别是那个叫化鸡。
书雪心中暗笑不已,自己前世的老妈虽然学得是音乐,但俘获老爸的心却是凭借一手好厨艺,自己当然没少受老妈熏陶,穿越后太太为自己请了四个从皇宫、王府放出来的嬷嬷做教习,厨艺当然也在学习内容之中。融合上一辈子的手艺,除去刚开始一段时间,书雪做的食物还是相当拿得出手的,就连教习嬷嬷都称赞不已。
饭后聊天,书雪才知道白晋和张诚只是每十天轮流一次入宫给康熙授课,其余时间则在教堂中著书立说、翻译中国名著。书雪想了想,自己前世是会英语的,就是法语,在当翻译的哥哥影响下也能粗知大概,穿越后更是三语教学(书雪的外祖母,也就是康亲王杰书和太太的生母是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因此书雪也被太太要求学蒙语),满蒙语言相当精熟,如果再好好回忆一下英语和法语,当个五族通译总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即使用不到,多一技傍身总是好的,想着,书雪便打算好好利用一下这次机会。
白晋的伤虽无大碍,小腿却仍有些青肿,永振便派了一个护院回城帮白晋送信,此举正合书雪心意,便顺势邀请白晋留了下来。
书雪总共在别院住了五天,期间不断向白晋求教法语、英语和有关西洋乐理(主要是钢琴)的问题,白晋起初只当作是小姑娘的好奇心,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个姑娘不简单,很多知识竟然一点就通。这在中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惊讶过后,白晋教的就更认真了,原本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告辞回京,却因为难得碰到这样一位天才学生而将归程一拖再拖。永振本来是不愿意妹妹和洋鬼子混到一处的,可一来碍于白晋帝师的身份,二来怕妹妹不高兴,也就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不过为了自己妹妹的声誉着想,永振还是要求白晋不能把妹妹跟他学习的事情外传。白晋在中国生活多年,熟知汉族文化,自然欣然应允。
到第四天,太太便派人来催了,书雪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意味,这几日的别庄生活虽然未必及得上在家中时充实,却胜在别具风格:在家时书雪学的是琴棋书画、针织刺绣、烹调煮炖。可在庄子上除了同白晋学习语言、数算、艺术(其实更多的是讨论),还能在永振的教导下演练骑射,乍要离开,书雪还是相当留恋的,可母命难为,书雪也不好忤逆太太的意思让永振陪自己吃瓜落,只能恋恋不舍的回京了。
回府后,正好万吉哈在家休假,给父母请过安,永振便向太太汇报了书雪这几天在别院的生活,太太不免数落书雪不知轻重,又责怪永庆处事不周,让一个洋人和书雪同屋相处。万吉哈却不以为意,清朝初年特别是康熙年间,传教士与军队的关系密不可分,当年三藩做乱,察哈尔汗对清廷背后下手:趁八旗主力南下平叛,察哈尔汗以勤王为名欲直捣黄龙,当时京师震动,多罗信郡王鄂札与图海临危受命,率领八千家奴军挥师北上,虽名为家奴军,但其中却不乏未南下作战的八旗显贵,万吉哈便是其中之一,在达禄地方,两军遭遇,清军原处劣势,因借助汤若望、南怀仁设计的红衣大炮,关键时刻轰开敌军防线方使得使战局扭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万吉哈并不像大多数八旗高官那般歧视洋人。见妻子责备儿女,万吉哈便圆场道:“跟洋人学习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更何况白晋身负帝师之名,想来人品也是好的,书雪是满族的姑奶奶,何必像汉女一般扭扭捏捏,大规矩不错就行了。”
太太对万吉哈的话腹诽不已,心道:如果真是这样,那怎么就没见你更喜欢旗人女儿,反倒对汉女做派的小妾更青眼呢?虽然如此,太太也不好反驳丈夫,再加上她自己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便罚书雪抄两遍《女戒》就罢了。
谁知过了几天,白晋竟派人抬了一架钢琴、几本乐谱和两本带译文的诗集做谢礼,因为这些礼物名义上是给永振的,太太虽然不悦,却也没说什么,便由着永振将东西“转送”妹妹了。
书雪大喜,尤其是在看到钢琴时两只眼睛都冒绿光了,要知道在康熙年间钢琴还是很稀少的,有数的几架都是传教士从欧洲海运带来的,虽然前世学的腻烦,但现在看到钢琴却激动不已。说来也怪,书雪前世更倾向于学古琴,可今生古琴弹得多了又难免想起钢琴的好处来,这也许就是“得不到的才是更好的”的心理在作祟吧!
初一上手,书雪对琴键有些陌生,再加上与现在的钢琴多少有些差异,书雪并不能应对自如,但熟悉了小半个时辰后,书雪当年被逼练琴的感觉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