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力量及各部队化学战军官〃。资料显示,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止,自该校毕业的学员超过万名,其中绝大部分受命奔赴中国战场,成为野蛮屠杀中国军民的侩子手。
就这样,在日本大本营的大力支持下,仿佛一夜之间,日本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毒气战大国,无论是技术水平、专门人才还是军队编制中的作战力量等皆居一流。
抗战爆发以后,无论是淞沪会战、太原会战还是徐州会战,日军都多次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悍然对我抗敌军民使用催泪瓦斯以及呕吐性毒气〃赤剂〃等毒性更强的毒气类型。
当武汉会战爆发时,经过总结在中国战场上屡次实战得到的所谓〃经验和教训〃,日军在制定会战中的毒气使用作战方案时,显得异常狠毒和更加凶残,特别是将之前分散使用、临机使用毒气的一贯性作战方式,调整为将毒气作为一种重要的突击性手段,而强调要预有计划地、大规模集中地在重要作战方向上使用,以协助其他作战部队迅速打开局面,快速推动战局发展。
根据新的作战方针,日军更加惨无人道的毒气战针对保卫大武汉的中国军民大规模展开了。据战后统计,日军共在会战中使用32000多个毒气筒、发射毒气炮弹9000余发,发动毒气攻击高达370多次。按照日军的说法,〃百分之八十的毒气袭击获得成功〃。
根据1938年日军大本营指令而使用的名为〃赤筒〃的新型毒气,由于在战斗中〃表现优异〃,竟被日军前线作战部队高度评价为〃决胜瓦斯〃。
真是残暴而厚颜无耻之至!
//
…
变本加厉的残暴
…
日本侵略者不仅残暴至极,而且也虚伪至极。
一方面,日军在战场上频繁而高强度的使用,另一方面自知罪孽深重,还欲盖弥彰,对毒气战采取了严密的封锁措施。在1938年4月由当时的日本陆军最高指挥官载仁亲王签发的一份文件中,明确要求下属,(毒气)〃必须注意尽量混合在烟幕中使用,严格保密使用毒气的事实,不要留下任何痕迹。〃
这种〃风格〃是一贯的。
早在二战爆发前,日本在参与国际间反对和禁止化学毒气武器活动方面就表现得异常〃积极〃。
由于化学毒气武器对人员的伤害远远超过常规性武器,因此国际社会对此高度重视,并相继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际公约和协议,包括在1899年第一次海牙公约中,关于〃禁止使用以撒布窒息性或有毒气体为唯一目的的投射物〃的条款;在1907年第二次海牙公约中,关于〃禁止使用毒剂、撒毒兵器以及可能造成不必要痛苦的投射物或其它物质〃的规定;在1919年布鲁塞尔条约中,关于〃禁止德国制造、贩卖、使用及向其输入毒气〃的特别条款;在1922年华盛顿协约中,关于〃禁止制造和使用窒息性、中毒性气体以及类似的液体或材料〃的规定,以及在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中,关于〃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或中毒性的气体,以及一切与之类似的液体或其它物质〃的明确规定等等。
在上述国际性公约的研究和制定过程中,日本都大模大样地全程参与,不仅批准了前四个条约,而且也签署了1925年的日内瓦议定书。
不仅如此,在战前的各个有关国际场合,日本都明确表示反对化学毒气武器,与其他国家相比,态度还显得尤其鲜明!最为典型的例子发生在1932年的国际裁军会议上,日本的提议尽管在与会各国的预料之中,但其态度之明确、言词之激烈、〃决心〃之坚定仍令其他国家代表暗中吃惊。日本代表表示,要〃以最严格的手段,禁止使用一切类型的化学武器;不但要禁止使用,而且要禁止平时的训练、教育和准备。〃特别需要提醒的是,1年之后日军便正式成立了专业培训毒气战人员的陆军习志野学校,因此,仅从时间上推断,1932年信誓旦旦的背后,建校当已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和筹备之中了。
日本一名曾参与其事者的一段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我国的化学武器的研究正值世界大举禁止化学武器之际,考虑到这个国际因素,研究是秘密进行的。〃其中的一个措施就是公开撤消了〃临时毒瓦斯委员会〃,而将原有任务全部转移到陆军科学研究所所属第二课中继续秘密实施。
甚至在公开签署日内瓦议定书的1925年,日本还将根据华盛顿裁军会议协议而裁撤节省下来的两个师团的所有经费,竟然全部追加给了化学毒气武器研究与开发,使相关力量得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