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从陈胜称王到秦朝覆灭:一段历史的反思(第1/2 页)
359、从陈胜称王到秦朝覆灭:一段历史的反思 陈胜称王共六个月。他称王后,建都陈县。他以前一起耕田的伙伴听说了这件事,来到陈县,敲着宫门说:“我想见陈涉。”守宫门的士兵想要把他捆绑起来。他自我辩解了一番,士兵才放了他,但不愿意为他通报。陈王出门时,这个人拦在路上高呼“陈涉”。陈王听见了,就召见了他,让他和自己一起乘车回去。进入宫殿,看到华丽的房屋和帷帐,这个人惊叹道:“真多啊!陈涉当王真气派!”楚地人把“多”叫做“夥”,因此天下人都传说“夥涉为王”,从陈涉开始。这个人进出越来越自由,经常谈论陈王的旧情。有人对陈王说:“这个人愚昧无知,胡说八道,有损您的威严。”陈王就把他杀了。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从此没有人再亲近陈王。陈王让朱房担任中正,胡武担任司过,主管群臣。将领们攻占土地回来,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就被逮捕治罪,以此显示严格监督就是忠诚。对于他们不喜欢的,不交给官吏处理,总是自己解决。陈王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此不亲近陈王,这也是陈王失败的原因。 陈胜虽然已经死了,但他派遣的侯王将相最终推翻了秦朝,这是陈涉带头起义的功劳。高祖时为陈涉在砀山设置了三十户守墓的人家,直到现在还在祭祀他。 褚先生说:地理形势的险要,是天然的屏障;军队、法律和刑罚,是治国的工具。但这些还不够可靠。古代的君王把仁义作为根本,把险要和法制看作次要的东西,难道不是这样吗?我听贾生说: “秦孝公占据着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觊觎着周室。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囊括四海的意图,吞噬八荒的决心。当时,商鞅辅佐他,在内部建立法规,鼓励农耕和纺织,修治防守和进攻的装备;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秦孝公去世后,惠文王、武王、昭王继承了先人的事业,沿袭旧策,向南取得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土地,收取重要的郡县。诸侯们感到恐惧,聚会结盟,商量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啬珍贵的宝物和肥沃的土地,用来吸引天下的英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相互联合。当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主都智慧而忠诚,慷慨而爱人,尊重贤才而重视士人。他们相约合纵,联合韩、魏、燕、赵、宋、卫、中山的军队。于是六国的士人中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出谋划策,齐明、周积、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他、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领军队。他们曾经拥有比秦人十倍的土地,百万雄师,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关口迎接敌人,九国的军队却逃跑了,不敢进攻。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天下已经陷入困境。于是合纵的盟约瓦解,各国争相割地贿赂秦国。秦国利用他们的弱点,追击逃亡的敌人,百万尸体倒下,流淌的血液能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分割天下,划分山河,强大的国家请求归服,弱小的国家入朝拜见。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统治的时间短暂,国家没有大事。” 陈胜,一个中国历史上响亮的名字,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追求自由和正义。然而,陈胜称王的经历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他虽然在短短六个月内建立起了一个王朝,但最终却因为一系列的失误和孤立而失败。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陈胜的成功在于他敢于挑战秦朝的暴政,他的勇气和决心激励了无数人跟随他。然而,他的失败也在于他未能真正理解权力的本质和治国之道。他虽然推翻了秦朝,但他自己建立的王朝也同样无法长久。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仅仅有勇气和决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和谋略。 陈胜的故事也让我反思了人性的复杂性。他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当他的朋友前来寻求帮助时,他却因为害怕失去权力而选择了拒绝。这种背叛让我感到震惊和悲哀。它提醒我们,权力和地位往往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本质,甚至让他们背叛自己的朋友。 此外,陈胜的故事也让我对古代的治国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褚先生所说的“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让我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依赖于地理优势和军事力量,更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体系和公正的法律制度。而陈胜的失败也在于他未能建立起这样的体系。 总的来说,陈胜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它让我们明白,领导一个国家并不容易,需要有勇气、智慧、谋略和仁义。同时,它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权力的腐蚀性。陈胜的故事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