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页)
去。所以钟师傅上暮归楼,总共就是两件事:八卦了别人,被别人八卦回去。
“话说我们的军队在大将军的带领下,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到了玉门关前……”那好汉眉飞色舞,如同说书一般,钟师傅却高兴不起来。
依旧和昨天一样,自从军队被困玉门关前,就再也没有消息了,他反反复复听了第五遍了。
可是座上的人却丝毫没有察觉出钟檐的异样,依旧雷打不动的进行着第二件事情:将钟檐八卦了回来。
“呀,钟师傅,我们战事说完了,说说你的事吧,听说你讨了一房新媳妇呀,如花似玉什么的?”
“呀,人家小娘子怎么还是没有回来,不会跟前一个一眼,跟人跑了吧?”
“钟师傅,你别太气馁,三天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婆娘还不是满街都是啊,改天叔给你说一个靠谱的……”
如果按照平日的脾气,钟檐是一定要用利嘴说回来的,此时他却不言不语的站起了身,径直朝楼下走去。
云宣是徽州典型的布局,粉墙黛瓦,街道阡陌交错,这些街道他不知道走了多少次,哪里有口古井,哪里有高耸的马头墙,哪里有节妇的牌坊,他闭着眼都能够清楚,但是,他想看到的,却不是这些,他心心念念惦记着的,只是后院的一畦菜地。
他推门进去的时候,一抹灰突突的泥土颜色映入眼帘。
布衣长衫的伞匠忽然蹲下来,喉头滚动着难以抑制的悲伤,他忘记了,那些菜早已上了芯,开了花,老得不能再吃,早就在昨日锄土的时候挖掉了最后一颗菜。
伞铺在第二天就再也没有开过门。
作伞的钟师傅是连夜走的,所以谁也没有惊动,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有人说他是去找了迟迟不肯回来的小媳妇儿。
可是谁知道呢?
——路过的春风总是知道其中的秘密的。
☆、第七支伞骨·合(上)
钟檐没有想到今生今世;他还会会重新踏入这座都城。
如果说犯人塔的那场死劫是他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分水岭;那么东阙两个字;无疑是筑在上面的围墙。
在城里;他是青衫红袖招的官家少年郎钟檐;出了城;他是病骨支离万事休的制伞师傅钟檐。
晌午的街上很热闹;这种热闹;是与别的地方很不同的;即使同样烟火风尘;他也带着古都独有的骄傲与荣耀,他牵着马走过蜿蜒曲折的街道,城池的变化总是说不清的,说不清哪里便了,可是心底就是知道,它变了。
就像许多年前一样,拉着一个小尾巴一样的小女孩,后面还跟着满脸怨念的面瘫少年,就这样在这个街道上横冲直撞,为了看游街经过的新科状元郎。
他在东阙城中,走了一阵子,想着还是要回去看看的,十多年前的路已经记不太清明,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找到自己的家,严格意义上已经算不得自己的家了,哪里早已经被拆迁,重造,成了或喧哗或冷清的集市……他早该想到,或许他们被流放离京,转身离开的那一刻以后,这里就没有一个叫做“家”的存在了。
但是终究还是不死心,他拉住了旁边的一个赌骰子的老汉问,“请问,这里以前是不是有一户姓钟的人家?”
老汉念着胡须想了很久,才想到,“好像是有,不过是十多年前的事啦,好像还是个什么官,他们家败落后,好像家底儿都被管家儿卷走了……”
钟檐疑惑,当年他是看着福伯回乡下的,怎么会是他呢?不过钟檐很快就知道了为什么会这么说了。
因为他马上就要见到他了。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的钱袋子被小贼顺手牵羊了,在他牵马走过朱雀桥的时候。
他想着,现在的贼儿都这么张狂吗,真是世风日下,撩起袖子就追上去,追着跑着就到了一座熟悉的院门前。
他甚至没有看牌匾,就冲到了宅子中,只见那小毛孩儿知道躲不过,就往着白须老人的身后钻,仿佛躲在老人的背后,就万事大吉,十分安全了。
那时老人正拿着剪刀修剪院中的花草,他知道现在的这个场景,定是自己的孙子惹祸了,抬起头来,注视了怒气冲冲的钟檐。
“你们家怎么管孩子的,别人的腰包里里东西可以随便拿来当弹珠玩?”
老人这么一听,就知道了事情的大概,自从主人走了以后,他们爷孙几个守着这座宅院,要维持这样庞大的开支是极不容易的,大概也就是那个时候,他的小孙子染上了这个不干不净的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