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魏良卿的下落(第1/2 页)
后金,盛京。
崇政殿内,一名身材魁梧,面色岩红的中年男子端坐龙椅之上,正是后金皇帝黄太极。
亲征辽西,惨败宁锦,他便放弃了鲸吞辽地的想法,定下东安朝鲜,西络蒙古,北抚野人女真,积蓄力量,先解决四方之患,再图谋塞北,最后与明帝国划长城而治的战略。
去冬他派阿敏率领镶蓝,镶白,镶红三旗趁江水结冰攻打毛文龙,惨败于丛云岛。
阿敏迁怒朝鲜,自作主张攻打义州,竟只用一个月就兵临平壤城下,迫其签订城下之盟,与大金结成兄弟之邦。
此时的他已经将下一个征伐目标定在了察哈尔的林丹汗身上,只要征服了漠南蒙古,便无后顾之忧,再征辽西可兴举国之兵。
在此之前,还有一个人如心腹之患要拔除,龟缩在皮岛的辽东总兵毛文龙。
想到这里,他便对特意叫来的李永芳询问道:
“李额驸,那魏良卿都安顿好了?”
李永芳原为大明抚顺参将,是投降后金的汉将第一人,不仅掌着后金为数不多的火器兵,还主管情报,策反,招降等事宜。
“臣已任用他为千机营副都统,主管对大明的情报工作,魏忠贤虽败,但其掌管东厂和锦衣卫多年有不少死忠,加上咱大金留在京城的暗探,必能助大汗除掉毛文龙。”
皇太极满意点头,眼下最重要的事便是拔掉毛文龙这颗钉子。
“听闻他们叔侄是败在一个姓许的道士身上?明国新皇更是拜其为国师?”
李永芳忙躬身道:“此人是海外人士,号称铁笔神算,被明皇宣为除阉第一功臣,魏良卿对其恨之入骨,更是改名魏破山。”
“拜方外之人为国师,亡国之相也。”
皇太极心中翻腾,那颗小火苗又壮了几分,蚍蜉也可撼树。
此时大明乾清宫中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在为边关之事发愁,登基第二日袁崇焕便献上了,养兵先养民,以辽东之民,养辽东之兵,以辽东之兵守辽东之土,假意议和,积蓄实力,守为正,战为奇,五年复辽的计略。
谁知袁崇焕还没到任,这宁远城因粮饷不足发生兵变,希望他能凭借之前在辽东的威望,平定叛乱,稳住人心吧,朱由检如是想到。
“皇爷,国师那边叫您过去。”
王承恩的声音从身后响起。
国师叫自己过去,想必是首辅之事有了推演结果,亦或是为那工部尚书之事。
“移驾钦天监。”
许存山这边自工部返回后,并没有找朱由检谈王洽补工部尚书的事,而是抓紧推演内阁首辅之事。
朱由检一共给了三个人名,还剩下钱谦益和周延儒两人,昨夜他推演之前灵机一动,决定多人一起推演试试,反正事件都是成为内阁首辅。
这是他第一次在事件推演系统中输入三个名字,没想到一下就成功了,也就是说推演的人数并不受限制,或者限制不大,只要事件是一个就行,如此也算一个大发现。
【你推演了韩爌,钱谦益,周延儒,谁适合当内阁首辅,只有周延儒左右逢源,能当好大明的糊裱匠,但他资历太浅。】
结合上次单独推演韩爌的结果,许存山心里已经有了对策。
朱由检赶到钦天监后,独自上了观星台,和上次不同,此时乃是白天,皇城和市坊尽收眼底,城中百姓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若不是国师所算,他是绝不信这大明会亡于他手。
“国师。”
见国师盘坐于高台之上,朱由检直接到他身前坐下。
“首辅之事有了结果,东林之人不可当国,否则国势日下,周延儒资历太浅。”许存山开门见山道。
“东林之人善逞口舌之利,结党成风,争夺成性,不遵中庸之道,确实不善治国。”
听了这个回答,许存山心中疑惑,好在朱由检很快就给了答案。
东林党原是浙党分支,靠着修复东林书院,广议朝政,主张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枉法等主张,深受天下读书人所推崇。
加上江南造纸,印刷行业发达,东林书院逐渐成为这天下舆论的中心。
自神宗朝后,东林三起三落,每逢皇权势微,便会借助东林之势从文官集团手中夺回权利,但最多两年便会继续打压,将朝中东林大臣都贬去南京。
东林既是文官集团的一员,但其主张却又和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