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汗,我真没八百万两白银(第1/2 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国之争更是如此,胜败的天平一半都压在后勤上,若是战事陷入僵局,比的便是谁能抗,谁血条厚。
给蓟辽总督和辽东总兵的开拔经费和物资,走的是内帑垫付,行商运输的路子,只要袁崇焕和毛文龙守口如瓶,这些粮草,军备物资便是泥龙入海,不见踪影。
当然这种不经兵部薅羊毛就发饷银的行为迟早会被文官集团发现,最后免不了一场争夺,哪怕这钱是内帑出的。
许存山已经帮朱由检想好了对策,主打一个哭穷,反正天启在位的时候为了支援边地内帑早就空了,现在仗着榷税改革抄了几个太监,弄的银子又拨到了辽东,剩下的只够维持内宫运转,总不能让皇上把太监和宫女都裁了省钱吧。
你说榷税减了一半,明年内帑收入还增加?天下哪有这般道理,就算对太监采用kpi收税考核制度也不行。
明年钦天监有钱?那是贫道的私财,准备造海船回东大,建设中途据点用的,而且大明的老爷们都有股份。
内帑出了三十万两?不好意思这钱早就还给皇上了,连利息都给的三分。
湖广的粮食,山东的火药,江南的棉甲,北直隶的兵器,两淮的食盐,只要有钱大明的行商们都能给你搞到,甚至能送货上门。
此时正值九月初,辽东沈阳城外的一处皇庄。
皇太极看着金黄色的麦苗很是满意,秋粮入库,马儿正肥,大金的铁骑又可以出征了。
只是打仗除了粮草,还要盐,铁,茶,棉,糖,火药.........
这些若是备不齐,仗也不用打了,只是它们多产自大明,想要运到辽东只能走三条路线。
第一条是走山海关出宁锦过大辽河算是最近的,但因孙承宗和袁崇焕的封锁,能运进来的物资也是最少的。
第二条是走大同,宣府出长城,经蒙古绕道进入辽东,由于大明和蒙古的互市关系,这条路线最稳定,但物资价格至少要翻个五倍,若是战时甚至会翻到十倍。
第三条则是海运至皮岛,在朝鲜铁山交易,过鸭绿江回大金,只是因为毛文龙的存在很不稳定,这家伙平时赚的盆满钵满,打起仗的时候直接掐脖断海运。
若是毛文龙安心在皮岛当个土军阀和大金做生意,他宁可在镇江安排一万大军守家,也不会想着除掉他。
光靠长白参,东珠,皮革,药材根本换不来军资,大金需要银子,只有银子能打动那些走私商人。
也不知道十五弟那件事办的怎么样了?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白甲的青年骑着骏马跑到皇太极身前道:“大汗,多铎将事办成了。”
皇太极听后面露喜色:“很好,你们兄弟都是我大金的栋梁之才,不枉八哥将正白,镶白两旗交给你们,那魏良卿交出了多少银子。”
多尔衮喜道:“八十万两,埋在全罗南道外海的一个小岛上。”
“他没说实话,长白山下还埋着百万。”
在皇太极看来,眼下从魏良卿嘴里扣出八十万两暂且够用了,能下蛋的鸡可不能弄死,而且必须给他生的希望。
这也是他叫多铎去办此事的原因,当然保全名声也是一方面,魏良卿毕竟是投效之人,因为点钱财就下手,以后如何招降汉人,若不是实在缺银子,不会出此下策,总比拉下脸皮去找代善几人张嘴强。
“走,去魏良卿府上。”
皇太极出了麦田跺了跺脚,将官靴上的泥土抖落,亲自带着一队白巴牙喇疾驰而去。
魏良卿府邸。
一名身材高伟的青年男子端坐院中,身前的方桌上摆着几块刚炖好的大骨头,一名哭嚎的婴儿被随手按在瓷盆前很是凄惨。
“多铎,你别太过分,我已经说出藏银地,你答应放过鹏翼的。”
被两名八旗军汉按倒在地,魏良卿双目赤红,浑身颤动,声音嘶哑。
他心里悔恨万分,为何没听叔父的话找个地方隐居,而是仗着阉党留在大明的暗桩,转身投了建奴想报仇。
前几日京城传来消息,爆炸刺杀国师差一点就成,他还高兴了几日,没想到转瞬间自己就成了阶下囚。
这多铎不知从哪得的消息,说他手上有几百万两的厂公秘藏,威胁不成更是直接拿出了铁锅,要将魏家唯一的血脉魏鹏翼给炖了。
狡兔三窝,叔父虽给魏家留了些东山再起的余财,但也只有一百多万两,埋在海岛上的现银交出去,他就剩下晋商的三十万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