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第3/4 页)
牵连了。”张佩纶想起老师李鸿藻,禁不住忧心忡忡,“事不宜迟,你我这便去老师府上,将今日之事禀明,请老师定夺。”
张之洞和陈宝琛连声称是,当下三人离了酒楼,径直前往李鸿藻宅邸而去。
不多时,三人进了李府,将刚才发生的事说给了李鸿藻,李鸿藻听完,呆坐在了椅子上,半晌作声不得。
“漱兰若真是上了这个折子,只怕我也要不认他这个学生了……”李鸿藻叹息道。
“老师何出此言?”张之洞有些奇怪的问道,“此事与老师有何干系?”
“他能做出如此狠毒题目出来,如若说身后没有主使,谁人会相信?”张佩纶不等李鸿藻回答,便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恭王与文相只怕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老师。”
听了张佩纶的话,张之洞和陈宝琛恍然大悟。
“我适才如此斥责于他,就是为了要让他消了此念,盖此计太过阴毒,又是虚妄不实之罪,两宫皇太后纵然准了,日后也必会追究主使之人。”张佩纶又道,“那时我等只怕要人人自危了,非独仅是老师。”
“幼樵说的是……”李鸿藻长叹一声,“林义哲得两宫皇太后恩宠,又是恭王和文相看重的人,漱兰用这法子弄倒了他,两宫皇太后和恭王文相,日后会如何看待我等?”
第四百七十八章张元吴昊
“漱兰要说平日里脑子也不糊涂,他就没仔细想想,他今天用这莫须有的罪名参林义哲,就算参倒了林义哲,会给朝中多大的震动?手段如此阴狠下作,他黄漱兰日后还不成了朝野上下的公敌?谁会想当第二个林义哲?”
听到老师李鸿藻的话,张之洞和陈宝琛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张佩纶不惜和黄体芳翻脸,一时间后背凉气直冒。
“要不要……再找人去劝劝漱兰,要他不要上这个折子?”陈宝琛提议道。
陈宝琛一向忠厚,刚才虽然也给黄体芳不分青红皂白的骂的很惨,但他并没有记恨黄体芳,在听了李鸿藻的话之后,便一心想着如何化解。
“他是不会听的。”张佩纶摇了摇头,“现在的他,便有如疯犬一般,逮到谁便会咬谁。谁阻止他参劾林义哲,谁便是他的仇敌。”
陈宝琛叹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张佩纶也没有再说话,室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极度沉闷而压抑。
许久,还是李鸿藻先打破了沉默。
“林义哲想是还没有到京吧?”李鸿藻问道。
“他应该是走海路前来,这会儿还没有到京的消息,想是还在海上呢。”张之洞答道。
“噢。”李鸿藻点了点头,转向张佩纶说道,“幼樵,待林义哲到了京城,你便去贤良寺请他,到我舍下一会。”
听到李鸿藻要见林义哲,张之洞和陈宝琛都是一愣。
“林义哲会来么?”张之洞忍不住问道。
张佩纶对老师给自己安排的这个任务倒是丝毫不感到意外,他想了想,答道:“此人极重礼数,老师相请,他一定是会来的。”
“来是会来,只怕到时候,会无好会,话无好话啊!”陈宝琛感叹道。
李鸿藻听到后,又一次默然无语。
天色忽然变得暗了起来,张佩纶抬头望去,看到大片的乌云从天边漂来,遮住了天空中的太阳,似乎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
此时此刻,黄体芳已然回到家中,心中仍是气恨难平。
黄体芳一头拱进了书房之中,即命书僮准备文房四宝,准备写起奏稿来。
不一会儿,书僮们便准备完毕,黄体芳挥手命书僮退下,他关了房门,独坐于桌前,回想着今天酒筵上的不快,想起之前林义哲的种种“以夷变夏”之行,以及因弹劾林义哲先挨板子后遭圈禁的好友宝廷,黄体芳心头怒火熊熊燃起。
他愤然起身,拿起笔来,在铺好的纸上奋笔疾书起来,仿佛要把毕生的怒火都倾注在这份折子上。
“……筹海大臣林义哲素称名门之后,出身士林,不过一船政佐理,略有微功,奏对称旨,而得外任封圻,内擢卿贰,皇上所以豢养之者至优且渥,宜如何报称,上酬高厚之恩,乃闻其议论邪说,谓西洋崇中国礼教,外洋富强为上理,尽扰乱所学孔孟之言,崇重机器,鄙夷士林,颠倒是非,诡言乱政。……据其所言,薄我朝二百年之治法,背圣贤千万世之常经,簧鼓后进,摇动人心,以致近来士大夫靡然从风,视理学经济、公忠体国为迂谈,以熟悉洋务、谄谀迎合为急务,其为祸于世道人心者匪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