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1/4 页)
村支书说:“现在集资非常难。还要防范村民上访,政府三令五申不得摊派和集资,向民间集资有点难。只能由村里想办法筹措资金了。具体多少,这不好说。”
邓主任说:“我们可以先做,等基金会的钱来了,可以先支付一部分,不足的部分,再想办法。我支持书记的观点,能不向群众集资就不集资,免得后患无穷。”
德志说:“田工,您看建这水池要多少钱?”
田工笑着说:“我估计需要6万元,村里自筹3万,剩余的部分就麻烦你们基金会了。”
德志说:“我需要一份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预算,您能不能提供给我?”
田工说:“今天不行。我要回去算,你什么时候要?”
德志说:“越快越好。”
田工说:“那这样吧。我马上回去做,做好之后打印装订,然后跟您联系。最快在今晚弄完,明早交给您,您看如何?”
德志说:“好。那我等一等。”
田文书说:“姚先生,您就别走了,今晚住村里,明天再走吧。”
中午,由村里安排在村委会对面的餐馆里吃饭。饭后,田工回去,德志留下来。
村支书和村主任在汽车旅馆吃完饭,支书留下来,主任回家去,饭店老板陪着村支书打麻将,德志无聊,看了会儿电视,然后到村委会看报纸,田文书作陪,整理育龄妇女表格。
德志读报,喜欢看一些副刊,有关散文、诗歌类的短文,田文书问:“姚先生爱看那些散文啊?”
德志说:“是啊。新闻类的没意思,还有些假新闻。再就是有一些新闻连名字都搞错了。比如,上次在小城县委会召开签字仪式会,《鄂西晚报》记者就把刘小姐的名字搞成柳小姐了。”
田文书说:“是啊。有些记者才出道,还很嫩啊。”
德志问:“你的文章写得怎么样?”
田文书说:“我没读过正儿八经的大学,是老高中生,也爱写点文章,但是,都不太好。和正规中文大学的学生比,还是差很多。”
德志说:“正规大学的文学院的学生,学习了理论,如果不多练,也只是懂理论而已。”
她说:“是啊。文学一直是我的梦,没实现,可惜得很。现在又结婚,还没要要孩子,杂事就一箩筐,真的想实现少年时代的梦想,可惜没机会了。”
德志问:“你有什么梦想?”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162章 留宿木村
田文书说:“我的理想,就是当作家。”
德志问:“你喜欢写作?”
田文书说:“是啊,我喜欢写。人,总要有点理想,总要做点梦的,在现实里得不到的东西,可以寄托在文字里,得到自己的东西。”
德志说:“文学只是理想化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这个。在世俗的人眼中,文学没有泡面来得实在,文学不能当饭吃,不能生存。但是,离开了世俗,离开了食物,就没有命了。”
田文书说:“当人们吃饱,喝足,穿暖,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为什么还是不满足?”
德志说:“那是精神空虚。”
田文书说:“是啊,精神空虚,我们这个时代都是空虚的时代。人们只抓钱,忽略了很多东西。人们不读书,没有了信念,这样下去,不是很危险吗?”
德志说:“那也没办法。我们不是救世主,不能救人。”
田文书说:“不能救人,只能自己救自己了。”
德志说:“自己有时候也救不了自己,可以说,人人都是自身难保的,还是需要超能力的人来救啊。”
田文书说:“我怕结婚,但是,我的父母非要我结婚。没办法,结就结了吧,找个上门女婿,这下子,我的父母都高兴了,在乡亲们面前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但是,后来,又在担忧。”
德志问:“担心什么?”
田文书:“担心我,怎么不要孩子?”
德志说:“呵呵,那也挺好玩的。不要孩子不是犯罪。”
田文书说:“可他们不这样想,连我老公都想不通,不要孩子结婚干嘛?”
德志说:“城里有些家庭就是丁克家庭,不要孩子的。”
田文书说:“是啊,那是在城里,农村的人们还是不想要这个。他们认为,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要不然,就不要结婚。不生孩子的女人不是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