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王麟和小梅一天天长大,男女之间的那种感情在这对小男女之间一点一滴地滋长起来。他们虽然都知道双方并无血缘关系,可是名分上的小姨与外甥就好像一把大刀横在他们成亲的路上。玉麟17岁那年,衡阳传来凶信,祖母病故,他是长孙,必须回去尽孝。就在那苦苦分离之际,小梅羞面如花,赠给玉麟一个鸳鸯荷包。玉麟紧握小梅的双手并坚定地说:“等着,我一定来娶你!”
可是,彭玉麟回到衡阳,家境贫苦,母亲靠纺线供玉麟读书,无法拿出返回芜湖的路费,一别就是7年,直到外祖母病故才再次去芜湖,这时小梅已经埋骨斗笠岭很久了。
彭玉麟在外祖母和小梅的坟前呼天抢地,悲痛欲绝。他以泪水和墨,写了两首悼念小梅的七律:
少小相亲意气投,芳踪喜共渭阳留。
剧怜窗下厮磨惯,难忘灯前笑语柔。
生许相依原有愿,死期入梦竟无繇。
斗笠岭上冬青树,一道土墙万古愁。
皖水分襟整七年,潇湘重聚晚春天。
徒留四载刀环约,未遂三生镜匣缘。
惜别惺惺情缱绻,关怀事事意缠绵。
抚今思昔增悲哽,无限心肠听杜鹃。
此后,彭玉麟誓不再娶,每当母亲逼问的时候,他只道:“男儿功名未成,何谈婚事。”好在弟弟已经成家,并生有儿女,于是母亲便不再催问。
彭玉麟在十几岁时便中了秀才,以后再也没有赴考;开始在衡阳绿营副将手下充掌书记,又为一富商看守仓库;有空就读《公瑾水战法》,还以画梅来调剂自己的生活。彭玉麟37岁时,仍然是单身汉。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耒阳地区发生武装暴动,守城官招募兵卒来*暴动,却没有人响应。当时,彭玉麟仍在耒阳富商家受雇,他当机立断,用主人的库存来招募勇士守城。事件平息后,城官想提拔他为绿营把总,彭玉麟却一笑置之,并不受赏,被传为少见的英杰。
对于这样的人才,曾国藩从来都是不会放过的。尤其是彭玉麟为人正直,熟读《公瑾水战法》,生在蒸水之滨,水性好,跑马射箭、枪法、拳术也都有功底,有临战之功而不受奖赏。于是派人请他参加湘军,做水师将领。几次派人去请,彭玉麟也没有出山的意思。
后来,曾国藩仿效刘备三请诸葛的故事,亲自前往彭玉麟的住处相请,曾国藩见这位年近40的汉子,依然长身玉立,英迈娴雅,十分敬佩。于是,苦口相劝,多方激励,彭玉麟才同意出山,做了水师的一个营官。
杨载福,字厚庵,后改名杨岳斌。居湘江滨,水性极佳。出身绿营,在*李沅发起义,与太平军交战时立有军功,升为千总。曾国藩办水师后,也把他从长沙绿营中调为水师营官。
经过多方努力,完全靠白手起家的湘军水师终于从无到有。到咸丰四年一月(公元1854年2月),湘军水师成军,共有战船361号,有拖罟(ɡǔ,音古,大纲)大船1号、快蟹40号、长龙50号、舢板150号、改装渔船120号。船上共装大炮470门,新式洋炮320门。
经过曾国藩苦心积虑的训练、磨砺,湘军水师足以与太平军相匹敌了。
不怕事难办,就怕有心人。看来,越是难办的事,越容易出成果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80。千呼万唤始出来1
在创办湘军的初期,曾国藩或许没有想到湘军会成为太平军的劲敌,并最终扑灭太平天国起义的熊熊火焰。他最初只是想通过创办湘军实现湖南自保,但随着湘军的发展,曾国藩也开始拥兵自重了。
腰包鼓了,自然就要摆摆架子,甚至连说话的语调都变了。
湘军是曾国藩的王牌,对湘军的训练自然要极其严格。湘军的训练内容分为“训”和“练”。
“训”主要指政治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包括作人之道、儒家仁义方面的伦理教训,目的要训练出一支儒家伦理精神指导的军队来。
“练”主要指军事、技艺的学习和训练,包括操、演、巡、点四个方面。
操即上操,早晚各一次,目的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
演即演练各种武艺和阵法,提高湘军的作战能力。演练武艺包括练拳、棒、刀、矛和枪法;阵法上既学习古阵法,又学近代的阵法。
巡即巡逻、放哨、站岗,加强军营的防守。
点即点名,一般在中午和熄灯前各点一次名,加强对兵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