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来韩秀才除了已嘱咐老村长把书房不少的藏书全留给村塾,又打算把木盒中的毛笔赠送给他。
韩秀才这支笔是祖传三千多年之物,据说当年祖上曾在白沙江渡江时救过一名重伤落水的老道士。老道士伤重难治,不到一月就死了。临终前,留给先祖一支笔,并说了一番话。
老道士本是修仙之人,曾任一个二流门派玄符宗的宗主。这支笔是镇宗之宝,一直由宗主秘传,少有人知。不知为何,被一名奸细发现,并引来外敌围攻宗门,意图夺宝,导致宗门覆没。
老道士仓促应战,几番施法,才重伤逃入江中。顺流漂下一千多里,终于伤重不支,晕过去漂上岸边,为先祖所救。
这支笔交给先祖传下去,留待有仙缘的子孙,自能知其奥妙。但只能每代单传,口口相传,慎为保管,勿要泄露,以防怀壁其罪。
三千年来,韩家相传上百代,每代长子,都把此笔暗中借给各代子孙,赏玩研究。也搜集过仙道之类的书查阅,却一直没有发现这笔的异常,更没有找到有仙缘的子孙。
久而久之,历代子孙,也明白这仙缘是可遇不可求之事,不再指望什么,只是当作祖传之物珍重收藏。
韩秀才和王先相处七年,已情同爷孙。发现王先对仙道类书籍很有兴趣,如获机缘,应有求仙问道之心。
他如今重病难治,又无子嗣,便打算将这家传之物传给平时较为疼爱的弟子,以了师生之缘。
王先略微打量盒中这支毛笔,外形略大,笔管为竹管,两头刚好是竹节,两头粗中间细,通体呈墨色。
笔筒一端竹节处扎有似一般狼毫的暗红色笔尖,另一端被竹节封住并嵌有一个径空有手指粗的墨色铁环。
整支笔略显古朴,很不起眼的样子,除了大些长些以外,样式看似与普通毛笔差别不大。
听完韩秀才所言,眼见韩秀才精神不济又欲沉沉睡去,王先将木盒收入怀中,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退出门外。
回家后,王先将木盒收在床下箱中,躺在床上,思绪万千,茶饭不思。
他觉得,这几年来常异想天开,好看神怪书籍,却总能从先生那得到理解和鼓励。刚从先生那一番话中,得知这世上真有可能存在仙人,得窥大道,识破天机,惊喜之余,又觉先生来日无多,几年相处,师恩难酬,失落茫然,百感交集,不由沉沉睡去。
过了两日,果然从老村长处传来消息,先生已溘然长逝。众学童皆随父前往村塾灵前拜祭,王先更是扶灵痛哭,守灵七日,暗中决意求仙问道,以报师恩。
王顺及村中多人感念韩秀才执教多年,在老村长主持下,为韩秀才守灵置棺下葬,略尽哀荣。
第二章 仙迹
这日晚上,王先送葬回家,吃饭时听父亲王顺告知,老村长传话说,村塾通过白沙城的老乡已请好先生,会在五日后复课。
王先回到自已屋中,又想起师恩深重,期盼殷殷,不禁想起那支毛笔来。
王先点燃灯油,拴好门窗,整衣净手,取出木盒,置于桌上,恭敬一拜。
他小心打开木盒,一手捏起笔筒,一手轻触笔尖。只觉笔筒处触手温凉滑腻如玉,笔尖处却烫烤炙热如火。
一触笔尖,不由就被弹开了手指,笔尖处经此一碰,笔毛似乎越来越红,直到其红如血,鲜艳欲滴。
他心中一惊,没想到这笔毛还能变色,不似凡物,难道真有仙气?王先不再触碰笔尖,一手掉转笔筒,另一手又往笔筒底端铁环摸去。
刚触到铁环,只觉一股强大的吸力传来,指尖似被铁环沾住,一股胀痛从指尖上传到脑中,仿佛一股气流欲钻入脑海一般。
王先大惊,心慌意乱,不由双手连甩,只听滴答一声,笔筒和铁环已分开掉落地上。
王先定睛看去,笔尖已恢复了暗红色原状,铁环连着密封的竹节已与笔筒底端分开,笔筒底端露出中空黑洞,内似藏有一物。
他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拾起笔筒和铁环,再未发现异状。
坐到桌前,倒出笔筒中的物品,他仔细查看起来。
原来这是一张薄薄的羊皮卷,内中夹有一张黄纸。纸上绘有似图似字的奇异符文,羊皮卷上写有密密麻麻的小字。
小字由古篆书写,王先在韩秀才的书中看过这种字,倒也能够辨认。
王先一喜,将那张看不懂的黄纸放在一旁,开始浏览羊皮卷上的文字。
经过一番略读,才了解羊皮卷上有三篇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