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2/4 页)
前世,本便不擅长下围棋,好不容易学得差不多了,除了那个别的,等闲人她也能虐一虐,偏偏卫廷司,这个传说中的武夫,却下得极好,她就没赢过。
小郭子躬身退下,吩咐人给那些股东们上茶,连面都不露。
他走后,赵淑吩咐苏绣,“以四皇子的名义,低价收购锦造访的东西,若不给,就抢。”
和我斗,黑不死你!
苏绣浑身一冷,郡主竟能干出这种事来,不过她不敢不遵,躬身下去办事去了。
卫廷司抬眸看赵淑,“你就不怕赵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若有农民起义,你说皇上是诏安,还是歼灭?”赵淑不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甩了另外一个问题过去,说罢怕他不懂农民是什么意思,解释道:“就是百姓起义。”
“若果真如此,自然是诏安为好,屠民自古都不是良策,不过如此刁民,皇上是无法忍受的,怕是会歼灭的多。”
赵淑深以为然,“但,若百姓将世家抢光了呢?”她邪恶一笑,“归顺太子哥哥的,派兵保护,不归顺的,别说被抢,被杀光,我们都装不知道。”
“这样做,容易引起公愤,不妥。”卫廷司无情的打击,“太子也不会同意,他正义感强。”
赵淑有些泄气,多好的计策啊,百姓不起义,可以煽动,煽动百姓将世家抢光,看他们还嚣张……
可惜,太子确实不像能干出这种事的人。
不过,与她有同样想法的人,也不是找不出来。
起码,霍白川便这样想,还这样做了。
时间,退回十日前,贤王还没找到,蜀王和景王起兵,京城难民有许多。
难民一多,难免会闹事,不好管束。
偏偏此时他正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改革的宗旨只有一个,取消大部分不利于国朝的特权。
比如,世家的举荐权,这是世家把持朝政的利器之一。
比如,书院,大部分的地方书院,都是各族的族学,寒门学子,根本不知去哪里念书,而开私塾的条件非常苛刻。
再比如,土地私有,有些大族,坐拥一个县,一个郡的土地!土地上的居民九成九是他家的佃户!
还有很多很多特权……
他要改革,被改革的人就会反抗,于是他开始煽动难民起义……
这些赵淑,都暂时无暇去关注,现在最重要的是将潜在的威胁除掉!双生兄弟和懿德皇后,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活着?还有赵弼到底是不是懿德的儿子,一件件,一庄庒,都让她兴奋不已!(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比谁更不择手段
赵弼将手里的茶杯一甩,哐啷,瓷片碎了满地,水泽飞溅,打湿了小阮子的长袍前摆。
他吓了一跳,噗通跪在地上,不敢说话。
“赵淑真的敢这么做?”他咬牙道,语气森然,面色寒如冬雪,罩了层冷气。
小阮子低低的伏在地上,闻言回道:“是,君郡主将锦造坊几位当家的都请去了江南府,至今还没放出来。”他将刚得到的情报一五一十的再次禀报。
然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话音刚落,便有一黑衣女子匆匆进来,她单膝跪地抱拳道:“殿下,君郡主以您的名义到处低价收购锦造坊的东西,不卖就抢,闹得满城沸沸扬扬。”
“嘭!”赵弼一拳砸在茶几上,“她故意的!”
若赵淑在此,听了这话,一定要嗤笑,若不是故意的,那必定是天意。
小阮子与那黑衣女子对视一眼,不接话,跪在地上静等赵弼吩咐。
赵弼来来回回踱步,锦造坊不是他的还好,偏偏确确实实是他的,若被低价收购,他岂不得赔死?
怎么办?怎么办?
锦造坊若被毁了,他将会失去一大助力,没银子寸步难行,“祖师走了吗?”
“回殿下,夫人走了。”黑衣女子回禀。
赵弼一巴掌拍在自己额头上,“江南有三顾斋吗?”三顾斋是铺子,在大庸许多城市都有。
这回是小阮子回话,“有,但殿下,三顾斋与其他铺子不同,三顾斋背后的势力太多,且每入一城,就会吸纳当地的豪族入股,咱们惹不起。”
当初赵淑在开三顾斋和春园的时候,都有考虑,三顾斋的股东有许多,比如在京城,股东有太后、皇后、太子、霍白川、赵淑、谢运、王继阳等等。
但若换做在江南,除了几个主要股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