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送给文茂。并深情地望着他说:“好藏青丝,早结自首。”文茂含泪接过,道别时,两人都已说不出话来。
回到家后,文茂把青丝小心翼翼地藏在自己的枕头下。每天睡在枕上,他总嗅到枕下飘出阵阵如兰的幽香,引动他无限的遐思,也更加思念晁采了。一夜思绪缠绕使他无法入眠,索性披衣起身,就着孤灯写下一首七绝,聊以寄托情怀:
几上金猊静不焚,象床独卧对斜曛;
犀梳金镜人何处,半枕兰香空绿云。
一夕欢会之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文茂因秀发的芳香不时由枕底透出,从而撩起对心上人儿刻骨铭心的思念。在萧瑟的秋风里,心情郁结,人也渐渐变得懒散不堪,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来,甚至数日不理功课。晁采在闺阁中也是如此,空对罗帐,懒于杭汝,每日望着天边白云,思君断肠,也是借诗抒怀:
枕簟生凉夜漏余,梦中忧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白浪寄诗。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知。
清冷的秋夜,两人隔墙同听雨打梧桐的声音,但咫尺天涯,有情人只能在梦中相会,醒来时只有空闺寂寂,孤灯相伴。此时见到晁采言愁之诗,文茂更深生怜爱之心,挥笔饱醮深情,写下一诗,为两人的未来,钩勒出一幅幸福甜密的幻景:
忽见西风起洞房,卢家何处郁金香;
文君未奔先成渴,颛顼初逢亦自伤。
怀梦欲寻愁落叶,忘忧将种恐飞霜;
唯应分付青天日,共听床头更漏长。
若能得到双方家长的赞同,两人共结连理,前景自然美好。只是儿女之事,两个少年人都羞于向父母启齿。他们所接受的礼教都认为,婚姻应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订终身是大逆不道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婚姻观念,他们一时难以冲破。顾虑重重,美梦难以立刻成真,画饼充饥终归无用。日日夜夜的刻骨相思紧紧包围着少男少女,满怀的幽情无计排遣。只见她日益消瘦萎顿,原本瘦削的腰肢,已不盈一握,就象一条能随风摇荡的弱柳。寒夜漫漫,孤枕难眠,更残漏静,忧思不绝,乃漫吟着长诗“子夜歌”:
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夜夜不成寐,拥枕啼终夕;
郎不信依时,但看枕上迹。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持寄郎,聊当携手行。
绣房拟会郎,西窗日离离;
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
金盆盥素手,焚香诵佛门;
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眠;
晓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得郎憔悴音,令人不可睹;
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
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
郎欲系侬心,依思著郎体。
晁采信口吟唱着“子夜歌”,聊以藉慰自己的相思情怀。她心想:不知此诗为何人所作,词意竟与自己的情况不谋而合,天下为情所苦的人原是那么的相通啊!唱着唱着,不禁泪珠满腮,相思之苦借泪水聊作无奈的渲泄。
然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正可谓借酒浇愁愁更愁。诗书往来愈频,反而愈增添相思之苦。日日愁思,夜夜不眠,晁采最终忧郁成疾。聪明的晁母察觉女儿的病有些蹊跷,于是找来侍女小云,严加询问,见晁母并无恶意,小云将事情和盘托出,特别强调小姐与文茂相爱已久,不能分开。晁母又爱又怜地叹息道:“才子佳人,本应成双;古人多有斩断儿女情思之母,我一定要成全他们。”晁母是一个明礼之人,本对文茂十分赏识,因此并不追究两人的儿女私情。她深知心病还需心药医,女儿的病用药是治不好的,于是托了媒人说合。文家父母自然是欣喜不已,连忙应承下来。于是择一良辰吉日,一对相爱至深的有情人,终于结为百年之好。婚后两人,互珍互爱,已能朝夕相伴,但时时还互以诗词传情,不忘过去那段苦恋的时光。
第二年,文茂要赴京城长安参加会试,临别时两人缠绵难舍,晁采写下一首“春日送文茂之长安”诗表达惜别之情:
思君远别妾心愁,蹈翠江边送画舟;
欲待相看迟此别,只忧红日问西留
文茂走后,晁采日日牵挂,常对着西北的天空呆望,心里盘算着文郎此时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