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述一个小小的观点,就引经据典地长篇大论,说个不停,简直比老太婆的裹脚布还要长还要臭。由此陈剑臣就想起一个典故: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大概如此。
看来,想通过学八股文考科举的路子是不能走的了。
━━天统王朝制定死板的八股文形式来约束天下的读书人,本意目的就是要僵化他们的思想,定住他们的念头,从而安安分分地替王朝效劳卖命。
这一点,陈剑臣早洞悉分明,他如何还能入此彀中?并且,读这些所谓的圣贤书,对于修炼正气无利反有害,反而会影响本心念头的独立性。
陈剑臣已非吴下阿蒙,对于走不了科举之路的这个问题再不像以前那般忧心忡忡,在他的面前,世界要远比想象中开阔,路子也要多得很。而等到机会成熟,他更会把‘三立真章’里的主旨经义一一陈述出来,写成文章,广发天下。
此谓‘立言’!
当然,现阶段是不可能的,他还没有那个分量和根基,贸然立言的话,很快就会被人口诛笔伐,乃至被朝廷论以‘异端学说’的罪名,直接处死。
但是,只要陈剑臣本身把‘三立真章’完全吃通透了,理解掌握了,那个机会,就一定会出现的。
……
坐在死气沉沉,一潭死水般的课堂上,陈剑臣念头豁然通达,就此明心,顿觉得泥丸宫中一阵晃动,那处本是灰蒙蒙的世界有一片光芒激射,其中忽而飞出一大篇文字,悬挂于虚空之中,正是‘三立真章’全文,字字斗大,龙飞凤舞,飘逸无比。
正气!
一念之间,陈剑臣终于感觉到了正气的存在,它已经出现在自己的身上,虽然感觉很是微弱,不过丝缕寸毫,但已是一种非常大的突破。
这个世界,已经出现了一个缺口!
第三十七章 心病
感觉到身上出现的那一丝亲切而温暖的气息,陈剑臣浑身犹如置于和煦的阳光之下,明净而轻松。他有所领悟,终于明白修炼‘三立真章’的关窍所在,可以用四字要诀来形容:刚,正,通,明。
‘刚’者,就是做人要刚阳,要具备力量,要有奋勇抗争之心,而不是夸夸其谈,只会磨嘴皮子的书呆子。有言道‘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些都是因为个性软弱温顺,手无缚鸡之力而导致形成的,根本难成大事。
而身怀刚阳之力,就有底气,不怕威胁,不畏人害。
‘正’者,就是个人要站得正,心胸磊落,不走邪门歪道,心正不怕影子斜,不怕半夜鬼敲门,
‘通’者,为变通。
做人办事,一味刚直,不懂因时制宜,就常常会把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所谓‘太刚易折,太柔易靡’,就需要变通来中庸,从而找到处理问题最合理的办法来,
‘明’者,即明事理,辩是非,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修炼‘三立真章’,凝练正气,四者缺一不可。到大成之境,可修得正气浩然,震散千里邪魅!
当下陈剑臣一一把这些思路,道理整理通顺出来,茅塞顿为之开,有一种拨开乌云见月明的清晰感,这可不是死读书就能领悟得到的。
读书读书,也要看读的是什么书,开卷有益,或是开卷有害。在这方面,要有选择地挑取,而不是盲目地觉得读的书越多越好,那就会陷入一个误区了去了。
比如说你要修炼正气,要做到‘刚正通明’,却一味地钻入那仅仅是为了科举而存在的四书经义里去,如何能读得出‘刚正通明’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头钻入了一个樊笼内,把自己给套牢了,僵化了,成为那只会满口‘子乎者也’,掉书袋子的腐儒。
所谓‘南辕北辙’,马车的确在不停地跑,但方向不对,就永远不能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作为穿越者,陈剑臣要远比这个位面上的那些皓首穷经的读书人看得更高,更远,更通透━━如果说此位面是一个大大的笼子,那陈剑臣就是笼子外面的人。他并不是从里面走出来,而是他本身,天生就是笼子以外的存在。
这就是优势。
当然,道理是道理,明白了道理,还要身体力行地去做,去执行才行。否则,最后始终归于一场空谈。不过先知而后识,有了道理的指引,人就能更好的把握方向,就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可以尽量避免误入歧途了。
陈剑臣持之以恒地打拳修炼身体,是谓‘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