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至于宣姜就很难评说了。
是慑于卫宣公帝王的光环?宣姜本是公主,见惯了帝王将相,或许未必如此向往富贵吧?
然而,也许正因为如此,再也不能离开富贵也未可知。
无法猜度,我们只知道,宣姜最后选择了接受。然而她不曾预料,她的选择注定了未来生活中种种悲剧的发生。
一场丑陋的闹剧就此落下了帷幕。
这样的丑陋史上并不匮乏,甚至俯拾皆是。
被称颂不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不也是父娶子妇吗?虽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佳话,到了玉环还是被恩爱的男人赐死在马嵬,遗世而立的美丽终做了土。
丑陋的土壤毕竟难以绽放真正的风华。
很多有关这个故事的版本,都在讽刺卫宣公的无耻,然而《新台》它写出了宣姜的心事,而这心事从这里不过刚刚开始。
还有更加丑陋的下文。
卫宣公的劫色,对齐僖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虽然有被蒙骗的愤怒,但是女儿嫁的是当权的帝王而不是尚未执掌玉玺的太子,实际更加符合他的政治心意。因此他接受起来没什么难度,甚至可以说欢欣鼓舞。
难处在皇子。
为了安抚姬伋,宣公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出色的送去给儿子。为免后患,卫宣公还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
姬伋自然心怀不满,但身份都是老爹给的,一介太子并不能左右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他木讷地接受了父亲的安排,并从此变得更加木讷。
他唯一的爆发要在多年之后了,不难预想那将是一次壮烈的爆发。
宣姜很快生下了两个皇子:姬寿与姬朔。他们是姬伋的弟弟。
很有可能这两个弟弟带给姬伋无比的震撼,因为他难免会假想:这两个弟弟本该是我的儿子——很混乱吧?春秋时代仿佛就是这样混乱着一路狂奔而来。
十五年就在姬伋的疑惑与沉默中过去了,宣姜的儿子皆已成人。
卫宣公老了,他很快就将退出历史舞台,下一个闪亮登场的该是姬伋了。
姬伋,宣姜当年差点就嫁与的男人,他会登上帝位,并剥夺宣姜的幸福——她的儿子就是她仅有的幸福。
身为帝王泰半会铲除异己的。宣姜年老色衰,已没有胆色靠脸蛋维护儿子的命运了。恰在此时,小儿子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姬伋从未忘记父皇的夺妻之恨,并发誓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个温良少年,然而姬朔却非良人。他想利用母亲除去姬伋,自己取而代之。
权利欲使当年宣姜躬身接受的丑陋再次破土而出,现出了棱角。
宣姜立刻带着姬朔跪倒在卫宣公脚下,告发了姬伋的所谓“阴谋”。
女子真是可怜,先被丈夫欺骗,然后再被儿子欺骗。原来无论怎样,女子总躲不开男人的欺骗。
昏庸的卫宣公大怒,他召来了姬伋的生母夷姜,斥责她失于管教。
在这天夜里夷姜带着无限愤恨自缢了。这名女子,失了节,又失了宠,最后还因为儿子失了势,所以,她绝望地选择了离开。
可以肯定,姬伋的一生极其不幸。
从他母亲的不顾而去便知道他并未享受多少母爱。说不定,他是母亲郁郁寡欢的成因。
当年因美貌虏获了庶子的夷姜,在年华老去门庭冷落之时,未尝不充满悔恨。
恨屋及乌,她能有几多母爱来对无辜的姬伋抛洒?原本还指望他做了帝王,自己享受下太后的荣华,现在连这丁点希望都破灭了,不如死去。
当燕婉遭逢戚施(3)
夷姜拂袖而去,便轮到姬伋。
祸及姬伋,宣姜始料未及,在她心里或许还留有姬伋少年时的英姿,她只想救儿子,却忘了此地是宫廷,从来没有小事。
犯上,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卫宣公越老,越恐惧丧失权利和生命。因此他一边派姬伋打着“四马白旌尾”的旌旗出使齐国,一边派出了杀手。
宣姜大骇,急命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
可是姬伋完全不相信,他认为虎毒不食子,父皇再狠毒,不过抢了自己的新娘。
抢劫而已,又不是杀人。因此坚持要出发。
这时,故事里第二个正面人物出场了。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伋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于是只认旌旗不认人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