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道心种魔,在于一道一魔。但何为道?何为魔?
天地万物,由一而来,虽历尽千变万化,最后总要重归于一,非人力所能左右。
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生二者,正反是也,魔道是也。人虽不能改变这由无到有,由有至无的过程,但却可把握这有无间的空隙,超脱有无;而无论是魔是道,其目的均是超脱有无正反生死,只是其方式截然不同吧!
入道入魔,其最高目的,均在超脱生死,重归于一。不过所选途径,恰恰相反。
譬之一条长路,路有两端,一端是生,一端是死,如欲离此长路,一是往生处走,一是往死逃。入道者选的是“生”路,所以致力于返本还原,练虚合道,由后天返回先天,重结仙胎,返老还童,回至未出生前的状态,此之谓道。
有生必有死,有正必有反。假设生长正,死便是反;若死是正,则生是反。修道者讲究积德行善,功于“生”;修魔者讲求残害众生,功于“死”,其理则一。
所谓积德行善,又或残害众生,均是下作者所为,从道者或从魔者,当到达某一阶段,均须超越善恶,明白真假正邪只是生死间的幻象。
凌风也曾拜读过黄易的另一部大作《覆雨翻云》,其中道心种魔*便有两人算是练成,魔师庞斑由魔入道,牺牲炉鼎,而浪子韩柏得赤尊信相助,由道入魔,舍弃自身,成全了他这个炉鼎。
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方法其实都是对道心种魔*的一种大胆创新和探索,说不上对与错。
如今凌风得知向雨田得以破碎,实赖道心种魔*之力,而其中的精神力的诸般妙用,委实用不着什么炉鼎。
这便是前人种树,后人搭凉的好处。换作凌风,毕其一生之精力亦未必能想出这等奇招妙法,将这道心种魔*练成。
道心种魔*的要诀便是先修成所谓魔种,类似道家的元婴元神,再以之散发精神力,强大时,可将精神实化,杀敌于千里之外。
凌风不住感叹,这绝对是地仙级的神通,可凭咱的普通资质,得练到猴年马月啊!
其实时间并非最大问题,最担心的是,要是一个不小心,走火入魔了咋办?
这时又怀念起老头子的好来。
忽地忆起老头子谈及《长生诀》时所说:“图谱中经脉真气行走有强身健体之功,甚至对精神修为的增加亦有奇效。”
心中升起一个念头:“《长生诀》加《道心种魔》会是怎样一副情景?”
第029章 魔种初成
凌风看到《道心种魔*》后如痴如狂,心醉不已。wwW、
这确是部难得的奇书。
魔门的先辈们果然不拘一格,什么都敢研究。精神力原藏于人体脑域,没有实质,看不见又摸不着,何等神秘。这些人为了验证诸般猜想,不知做了多少丧心病狂的实验,方才总结出一些心得。现在白白便宜了凌风。
当下他心无旁骛,不分昼夜地修炼起来。
精神力,绝对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有,只是强弱不同罢了。高强者可用来摄神伤人,化实御物。所谓仙人手段多是如此。
武林高手,若是假诸物质肉身,终其一生不过是个武夫罢了。唯有对精神力有所涉猎,才能触摸到所谓的“道”。
达到宗师级的高手,要想寸进,实是难于登天,盖因其对力量技巧的领悟已十分完美。之后所求道路不外两种:一是尽量加深对敌时对本身真气消耗的控制,二是追逐肉身与天地间的联系,希冀能够达到传说中的天人合一。
大凡比武较量,都讲究精、气、神三者合一,这才配称得上武学,不然只是武技抑或武术。
入微级、大宗师或破碎级的强人,虽大多精神力强沛,意志坚定无匹,但要让他谈及如何修炼,怕也多是头大如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所以以独孤求败之能,亦未传授凌风这方面的内容。
而向雨田的这部《道心种魔*》中就记载了这些,弥补了这段空白,怎不令他如获至宝,雀跃兴奋?
凌风不禁感叹,魔门中人果然均是才智卓绝之辈,连精神力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竟早有研究,并能系统地做出整理。
只是,一连几日,他仍不能对丹田内的长生能量加以运用,甚至连自己已打通的两幅图亦不能控制真气循线运转。
这让他有些无奈,什么事嘛,所谓的长生真气,简直是鸡肋,或许连鸡肋也不如,天知道会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