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1949国共和谈拟定 > 第10部分

第10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仙魔录:轮回之主这城有良田之霸道总裁被强爱瀚文与武杰永劫:你一个富二代竟喜欢打电竞哈利波特:过去归来之人祁同伟弃政从商,沙瑞金给我敬礼还珠格格之香妃重生约战,选我当主角?大可不必!天空之光海虎:龙之归途诗魂落魄迷踪诱尔为臣网游:重生之网游降临现实之前乱七八的文影视综清穿从夏冬春开始世界游戏,无限进化到底是不是三国上古卷轴:龙裔记事本【五夏】挚友是你们小情侣的借口老公丧尽天良,夫郎疯癫入场

陈成立了游击指挥所。1951年9月,蒋介石起用胡宗南化名秦东昌驻大陈,秘密策划向大陆东南沿海发展敌后武装,准备俟国际局势的变化,由大陈岛发动###的军事作战,胡宗南集###游击指挥和“浙江省主席”于一身。1953年,大陈岛防务由新整编的美援装备师刘廉一接管。

一江山岛面积平方公里,距大陆24公里,距大陈岛公里,距台湾400多海里,是防守大陈岛的前哨据地。国民党驻军约1100人,岛上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配制了强大的火力网。

1954年10月28日,人民解放军炮击一江山岛。11月1日人民解放军空军战斗机掩护轻重轰炸机轰炸上、下大陈岛港口设施与停泊舰艇。继5日击伤一艘国民党军舰之后,14日,国民党海军主力“太平号”大型巡洋舰在渔山西南海面被人民解放军海军的鱼雷快艇击沉,国民党海军遭到重创。大陈岛海域制空权落入人民解放军之手。

蒋介石妄图挽救败局,激励士气,15日下令轸念“太平号”死难官兵。19日台湾当局因海军遭到重创在台湾发动“自强捐款献舰”运动。为与人民解放军争夺制空权,29日美国供应台湾第一批F—86型喷气式战机运到台湾,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讲话,称美国必须对中共的挑衅做出强有力的反应。12月2日,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代表台美双方在华盛顿签订台美《共同防御条约》,这意味着双方已结成事实上的同盟关系,使美国获得了在台湾地区“合法”驻军的权力。当时西方舆论认为“它可视为美国为阻止台湾与中国其他地区寻求统一所用的‘法律’手段之一,给中国的统一增加了更加复杂的因素”。蒋介石以为有了美国这张“保护伞”,中共就不敢进攻他所占据的任何海岛了,但是,毛泽东偏不信这个邪。12月8日,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声明,指出这个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是美国为侵略台湾合法化,进一步扩大战争的行为。《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决不罢休》。

1955年1月9日,人民解放军向一江山岛发动总攻。人民解放军空军伊留申28轰炸机与米格15战斗机轮番轰炸上、下大陈岛。当夜发生海战,人民解放军海军军舰击沉国民党“临江号”军舰,击伤“瀛江号”军舰,国民党舰队被迫退出南麂山岛外围。

18日拂晓,人民解放军由2艘驱逐舰、4艘巡逻舰和20余艘鱼雷快艇编成的混合舰队,封锁了一江山岛经海上对大陈岛的联络,并以密集火网将敌援舰队阻隔。同时,空军第一批歼击机起飞,掩护集中于头门山、高岛等地的登陆部队完成起航准备。8时许,空军出动第二批飞机,计有图—2型轰炸机4个大队,依尔—10型强击机3个大队,75架米格15,18架伊留申28等各型飞机组成百架混合机队,轮番轰炸一江山岛的碉堡、工事、火力点及各种设施;远程大炮也进行猛烈的隔海轰击,顿时,一江山岛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下午2时,在飞机和大炮火力掩护下,人民解放军1个团的陆战队、特种部队和陆军5000余人,乘百余艘机网船和登陆艇强行登陆,激战53小时,击伤、击毙国民党官兵1080余名,解放一江山岛。

有限的军事行动(5)

此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的第一次陆、海、空军联合作战。此役显示的威力,并不是说在一江山岛上消灭了国民党多少军队,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具有现代立体作战的军事实力。解放一江山岛只不过是一次立体实战检验而矣!担任进攻一江山岛的前线总指挥是当时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将军。

此役震惊华盛顿,美国在联合国提出停火。

美籍华人作家江南发表评论说:“一江山岛是个弹丸之地,中共必争,且无畏于艾森豪威尔政府所标榜的‘战争边缘’政策,发动三军,强行夺取,其中颇多奥秘。”他又写道:“毛泽东紧接着共同防御条约签订之后而用兵,一方面考验美国的真实意向,一方面给蒋猛掴一掌,别以为条约是万灵符!”

1月24日,周恩来就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美国提出停火一事发表声明,指出“美国政府提出停火是干涉中国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同蒋介石集团停火。中国人民解放沿海岛屿并未造成国际紧张局势,只是由于美国侵占台湾,庇护蒋介石集团,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才造成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美国的武装力量必须从这一地区撤走!”

华盛顿见北京的态度如此强硬,认为中国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无限BOSS今天也在咸鱼重生之木槿花开那七年的爱第九张卡片上午咖啡下午茶穿越之纵横日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