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当我走进福生庄,走进这群普通的养路工时,我才知道,在他们默默奉献、沉默无语的背后有着一个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而且波澜壮阔、苦辣酸甜。几句简短的交谈,些许地默默对视,他们就会明确地告诉我,他们不怕苦,再苦再累都能撑得住,但最怕家人不理解,最怕别人瞧不起。解体的家庭、鄙夷的眼神、刻薄的话语是扎在他们心头的刀子,真可谓刀刀见血。他们谈起工作来情绪激扬,可一说到家庭、婚姻,都沉默无语,表情低落,是无奈还是伤感。我的心一沉,担心是不是哪句话语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还是另有隐情?我带着疑问,好奇地走进了他们纷杂而多彩的内心世界。
线路工韩永红,身高1?85米,英俊帅气,可第一个妻子嫌他是个养路工,工资低,不能照顾家,结婚不到一年便离他而去。
线路工杨海军,言谈举止中仍透着军人的气质,三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敢做敢为的品性,却因为家庭问题而困惑。原因很简单,妻子嫌他不顾家,一个月见面的时间加起来不足一个星期。
线路工闫志强,说话直率,显示出男子汉的风范,结婚三年一直不敢要孩子,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家。
伙食管理员郝俊峰,憨厚老实心细能干,已32岁,仍未找到对象,见了几个,一听说他是养路工,都遗憾地跟他拜拜了。
……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无奈,每一个人的眼神中都折射出愧责。
难道这是他们的错吗?不是!只因为他们选择了做一名养路工,只因为他们常年在外风吹日晒,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泥,被无辜地贴上“傻大黑粗”的标签,就这样,命运的天秤有意无意中偏离了他们。
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柔情,那是一种期待和渴望。渴望老婆孩子热炕头,渴望陪着妻子逛街、接送孩子上学,陪伴父母唠嗑,渴望周围理解的目光和亲友的关爱。在普通人眼中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却成了一种“奢望”。
在工区,“半家户”很多,对他们来讲最愉快的事就是周末能回家。可就这一点快乐有时也是可望而不可及。遇到施工任务重,有时半个月、一个月不能回家是常事。每到周末他们最怕看到轨检车来,最怕听到电话铃声。车一到,电话一响,回家的计划就泡汤。只有上了回家的车心才是踏实的,通过短信愉快地告知家人回家的“喜讯”。
这个月施工任务重,他们又有二十多天没回家了。
闫志强的手机响了,刚才跟我们说话还粗声粗气,转瞬间就变得轻声细语,他做了一个手势,我们会意是他妻子打来的。接完电话闫志强满面春风,一脸的喜气,说话时底气更足了。
杨海军逗他:“老婆又给吃了一个‘糖丸’。”
闫志强嘿嘿笑了,随着大家也都乐了。
我却笑不出来,心里一阵阵地发酸。多好的兄弟,多朴实的养路工。家中的一句问候,妻子的一个电话,他们就感到那是远方的安慰,那是心灵的奖赏。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丈夫属于我更属于福生庄(2)
韩永红的一番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家是“大后方”,我们在前方“冲锋打仗”,流血流汗,只要后方稳定,家人理解,再苦再累都无所谓。
在福生庄工区已婚职工中,百分之九十的养路工的妻子都是没有工作的。当我问为什么时,大家调侃地说,有工作的人根本看不上咱们,活又苦又累,又挣不了多少钱,还回不去家,一个月见不着几面,人家才不会为你守空房呢。
调侃的话语中有太多的无奈,也有太多的感伤,我听着心里一阵一阵的沉。
为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为了线路钢轨的优等质量,为了万吨大列的顺利开行,他们把青春、热情、精力全部奉献给了这里,没日没夜地奋战在24公里的线路上。流血流汗流泪,可又有多少人理解他们。当坐在舒适平稳的列车上听着悦耳的音乐,有谁想到这份平安中有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当透过车窗看到线路两旁站成一条直线的养路工向旅客致意时,又有谁想到他们已在此奋战了多少日夜;当车窗外银妆素裹,又有谁想到养路工们为保证列车安全已冻得手脚麻木、后背发凉。
他们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希望人们的眼神多一份亲和,多一分理解,多一份体谅和关爱。
“也不全是这样,也有理解我们养路工的,赵军的妻子就是一个,他们的婚礼还是在我们工区举行的呢。”韩永红说话时眼神中透出一种自豪。
一提起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