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一派似不太注意偏于湖北的张之洞一派,而张之洞一派对康有为一派在政坛上异军突起,有相当大的恐惧感。康、张两人的政治地位虽有很大差距,但京师毕竟重于武昌,且康已见重于光绪帝。张之洞的幕僚陈庆年,在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三十日(1898年6月18日)的日记中,生动兼具形象地写道:
“南皮师知康学之为邪说,而不敢公发难端,作书与梁节庵云:康学大兴,可谓狂悍。如何,如何!梁答之云:贼猖悍,则讨之,不当云如何也。”¥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此中“不敢公发难端”,“康学大兴,可谓狂悍”诸语,描绘出张之洞此期忧愤且无奈之情状。然而,当康有为、梁启超准备将《时务报》收归其有,以掌控当时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时,张之洞出手了,但他仍没有正面出场,而只是暗中操纵。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时务报》和《昌言报》和戊戌前后的黄遵宪,已经有了相当多且好的研究著作与论文。本章只是对先前的研究进行一些补充,其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披露“张之洞档案”中尚未发表的材料。
一、相关背景:《时务报》的创办与汪、梁矛盾
前已述及,光绪二十一年九月,以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与新中进士康有为相会于南京,决定开办上海、广东两处强学会。其中上海一处由汪康年办理,汪未到时,由康有为等人先行办理。然因康在上海《强学报》中用孔子纪年诸事,显示其独特的学术与政治之倾向,张之洞大为光火,于十二月初四日(1896年1月18日)发电尚在武昌的汪康年:
“武昌两湖书院汪山长穰卿:请速来宁,商强学会事。切盼。并望转催邹、叶诸君,洋务书何时可纂成?即示复。洞。肴。”
而等到汪康年最终到达上海时,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已由张之洞下令停办,康有为也已返回广东。
汪康年(1860…1911),字穰卿,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为张之洞的家庭教师,后入张之洞幕。十八年中贡士,未应殿试;二十年补行殿试,又未应朝考。他在湖北的六年中,与张之洞幕中诸人交往甚深,并以此张开与全国官僚士人的关系网络。今存上海图书馆且已出版的《汪康年师友书札》,正显示了他此种特殊的交际能力。康有为当时亦对汪有较多的好感。
早在光绪二十年,汪康年就有办报的设想,最初的设计为《译报》;亦曾与梁启超商定在上海办报的计划。汪此次来到上海,所接收者仅是强学会余款银三十余两及七十余元,但并没有放弃。他
第48节,
与正在上海办理教案与苏州开埠事务的金陵洋务局总办、分省补用道黄遵宪商议此事,得到了黄的支持。汪又与上海绅商经元善(张之洞此时派在上海的账房)商量,以索回张之洞捐赠上海强学会的余款。经最初对此并不同意,且言词激烈;然他奉到张之洞的幕僚黄绍箕、梁鼎芬的信件后,立即予以拨款。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1896年6月13日),经致汪信称:“昨承左顾,罄谈甚畅。兹送上强学会余规银七百两庄票一纸”此款后来成为《时务报》开办的主要经费之一。与此同时,梁启超抵达上海。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吴德潚、邹凌瀚共同发起《时务报》。张之洞虽未直接参与其事,但也表示了对汪未从其命返回湖北而坚持在上海办报的谅解。T米T花T书T库T ;www。7mihua。com
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日,《时务报》第一期在上海出版。梁启超以其精锐的思想、出色的文笔,使之风行于世。汪康年亦于该报出版初期写信向张之洞报告,并附呈其报:
“广雅年伯尚书大人钧察:前奉禀敬,谅尘鉴览。《时务报》已于初一出报,曾托念劬转呈,想蒙赐察。第二期报已印成,谨由信局寄呈贰册,并附第一期报二册。伏乞察入。所虑论卑识近,不足尘大雅之观。惟望训正。专函敬请崇安。年愚侄汪康年谨上。”
“念劬”,张之洞的亲信幕僚钱恂。张之洞收到此信后,于七月二十四日(9月1日)命钱恂发电:
“上海《时务报》馆:头期报三百五十、二期二百速寄。恂。”
二十五日,张之洞又命全省文武大小衙门书院学堂一律官费派阅。此后,浙江巡抚廖寿丰、湖南巡抚陈宝箴、安徽巡抚邓华熙、两江总督刘坤一、江西布政使翁曾桂等官员纷纷下令派阅或协助销行,使《时务报》短期内获有极大的销路。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