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战友,默默地点了点头说:“聂帅,如果身体允许的话,到现场去也好。老帅亲自坐阵,定能鼓励三军士气为此一搏,胜利在望嘛。”就在这天下午,聂帅刚回到家,就传来了聂帅最得力的助手、国防科委新上任的副主任安东同志遇车祸身亡的不幸消息。聂帅久久凝望着桌上安东与他在五台山上的合影,热泪盈眶,几乎昏厥,幸好秘书来了,才将他扶坐在沙发上。“安东,我的好战友,可惜你已看不到我们的核导弹爆炸了,你为此倾注毕生的神州核导弹就要震惊世界啦!”聂帅喃喃自语着,其声之哀,其情之深,那是只有烽火硝烟中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和同志才会有的血肉亲情啊。遵照安东生前的愿望,聂帅亲自将他的骨灰埋葬在东风基地的烈士陵园里。
安东,四川间中人,生于1918 年,14 岁跟随路过家乡的红四方面军长征。拜别父母的少年安东踏上革命征途,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从一个刚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位居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1955 年,37 岁的安东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开国将军中最年轻的将领之一。
从聂荣臻任代总参谋长时,安东就一直辅佐聂帅,是不离左右的总长办公室主任。1958 年成立航委会,聂帅特地将安东调来航委会任秘书长。航委撤并国防科委,安东仍任秘书长,后来升任国防科委副主任,是聂帅领导国防科技统领尖端武器研制工程的得力助手。安东从小聪明好学,机灵敏捷,协调能力强,很得聂帅器重。在聂帅主持全国科技工作的8 年里,安东侧重抓国防科委与五院一分院的协调联络,为国防科研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身为将军却常常亲自来往于北海三座门与南苑之间,任劳任怨,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共产党员、老红军艰苦朴素的本色。正值壮年的安东走了,留给一院人的是绵长的思念和深切的悲悼。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5 不可思议的神话(1)
参加完安东的追悼会,刚从八宝山归来,聂荣臻就随周恩来、叶剑英一起驱车赶到沉浸在一片蒙蒙夜色中的钓鱼台,向毛泽东主席作有关两弹结合试验的详细汇报。为了准备这个带有决策性的汇报,他昨夜又是一个通宵伏案,迎着曙光才落下了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汇报中,主席听得非常仔细,还不时插话提出些问题,尤其对汇报中有关靶场的准备工作非常满意。他说:“这是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啊。”主席一边感叹,一边顺手从身边茶几上拿起一支烟,贴着鼻孔闻了闻,拿起火柴点上了,深深吸了一口,吐出一串淡蓝色的烟雾,他摆动手臂在空中划了一个圆圈说:“谁说我们中国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看看,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嘛。”“主席,根据试验准备情况和天气预报,试验部队提出就在这几天择机发射。”周恩来指了指聂帅和叶帅说:“我们几个已经一起开会研究过,这个方案可行,现在就请主席最后下决心了。”“我同意,时机成熟就不要犹豫,就像当年我们打三大战役时那样。”毛泽东从靠背沙发上站起身,挥了下手臂果断地说。他朝聂荣臻指了指:“还是你去现场主持指挥发射吗?〃 “是,主席。我已经安排好了,明天一早就过去。”聂荣臻又像当年接军令状似的站了起来,立正回答。
“好!坐下说。我知道你是一贯打胜仗的常胜将军嘛。”主席风趣诙谐地笑了笑,伸手拍了拍聂荣臻的肩膀,“不过,这次试验可能打胜仗,也可能打败仗。这次让你去要准备打败仗,打了败仗也不要紧,搞试验那是要冒风险的,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嘛。”主席紧紧握着聂荣臻的手说。
两弹结合试验就这么定了下来。主席起身把他们三人送到门口时,又一次将聂帅拉到身边,极其郑重地再次叮嘱说:“你要有思想准备,谁备打败仗。”主席说这句话是笑着说的,从他炯炯有神的目光里,聂荣臻读懂了另一层意思。就像当年长征抢渡大渡河时,主席向他和林彪交待任务时所说的也是这样的话:“你们要有思想准备,要准备抢渡失败。”今天的情景与大渡桥横铁索寒时的长征年代多么相似啊!
1966 年10 月25 日上午9 时,从北京南苑机场登机的聂荣臻一行8 人经3 小时穿云破雾的飞行,降落在戒备森严、似有大战一触即发的东风基地刚刚竣工的飞机场上。
这是聂帅第二次亲临东风基地。6 年前的10 月,他来这里主持中国第一枚导弹“1059 ”发射试验时,这个地处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基地,还是黄沙弥漫的一片荒凉,而今天呈现在共和国元帅面前的是岿然屹立在戈壁沙漠中、绿水泛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