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刘乡长把何蹈平往近拉了一把,说:“别觉得不对劲,我纵然有再大的权力也不能把你永远留在这里。不过,说实在话,所有的孩子们所有的老师还有我都不想让你走,可是我们也是没有办法把你留下来了。你有你的理想,这是好事。可这轰轰烈烈的学校会因为少了你一个而又变得缺少了动力。你走后,你们的校刊谁办?谁还能带动起这日胜一日的学习氛围?”
全场静悄悄的。刘乡长叹了一口气说:“这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该走的终归要走,强留下来又怕毁了你的前途。你还是走吧!”
何蹈平站在那儿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他嗫嚅地说:“那我……”
刘乡长站了起来,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二百块钱,“拿上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可能对于你以后的事业也起比了多大作用,不过积少成多嘛。以后在那边有什么事和我打一声招呼,或许我多多少少能帮上点忙。”
何蹈平看着刘乡长慈善的面容,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了。
视线中送行的人越来越远了,何蹈平带着那卷伴随他十多年的行李孤苦地站在土冈上,潸潸眼泪述说着他的眷恋与忧思,他不知道这以后的路将会是什么样子。
等何蹈平步入了社会,他才渐渐地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事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首先是筹备货款的事,他按计划中的目录登门去向同学们借钱,有的空手而归还弄了个大红脸,有的仅仅借给他一点点。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可能大多数人认为他还太年轻,又无经济来源,唯恐有个闪失。
何蹈平就那么一点点地借,一点点地攒,估计建饭店房子所需的钱快差不多了,他决定先把房子建起来。
父母给何蹈平从一大堆木料中选出来一些下脚料,他们说剩下的木料给二小子盖房用,不能因为他瞎折腾再害了他们的二儿子。村里也有木匠,但是父母不让他用村子里的木工,说是家里不会给他垫付木工费用。何蹈平思来想去,三姐家的叔公是个木匠,他想看在三姐的脸上,她叔公可能会帮这个忙的。
他找到了本村的一位拖拉机司机,好说歹说总算让人家把这点木料拉到了二十多公里外的三姐家。当然,运费是赊来的,因为他不敢动用那借来的一点点资金。
三姐家的叔公一看木料已经拉来了,也不好再拒绝了,他只是说木工费晚给几天还行,如果说以后打不了工钱别说亲戚翻脸无情。这叫“先小人后君子“。 。 想看书来
20 艰难起步
这边的事安顿得差不多了,何蹈平决定先去湖东开发区看看。
湖东铁路分局是大同铁路局下设的一个分局,其所在地原本是一片盐碱滩涂地,白花花的土地上只能长些稀疏底矮的荒草。在当地曾有两句顺口流:“长落,苏家寨,送饭不拿菜”,“烧牛粪,腌小蒜,炕上躺着个病老汉”。意思是说这两个村附近一带到处是盐碱地,村民因土地不宜耕种而贫穷,然而这荒地里竟神奇般的生长着一种野小蒜,村民们到地里干活,挖一些野小蒜当作菜和着饭吃就可以了。现在,这地方在很短的时间里竟林立起高楼大厦,给这块贫瘠的土地注入了现代化勃勃生机。
伟说的没错,这是一座极具潜力的工业区,与之配套的职工公寓、学校、商店、医院等都已投入了使用。宽阔的马路正在紧张地铺建中,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火车声和着工地的机器声不绝于耳,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午刚下班,伟顾不上休息先带着何蹈平到选好的饭店地址去看了一下。这里东临工人公寓,西靠湖东医院,北对一条笔直的大马路。何蹈平感觉这是一块非常理想的地方,他暗自佩服伟的卓识眼光。
伟说现在资金缺乏应先从小处着手。饭店开张后,先上一些便民小吃,等慢慢地资金滚大些,再作长远打算。最主要的是无论做什么生意贵在先做人,只有人勤劳本分、服务热情、不欺瞒消费者,生意自然会慢慢地好起来。为了突出饭店的经营宗旨,饭店的名字也是很重要的。他说以丰富而实惠的家常便饭为主营,应该是容易让普通消费者所接受,那饭店的名字理所当然该叫“惠丰饭店”了。
现在当务之急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资金的后期缺口慢慢再想办法,这叫“车到山前必有路”。伟好像对何蹈平的饭店已胸有成竹,包括饭店所需炊具、桌椅板凳等都作了详细介绍。
按照预先计划好的东西,何蹈平专程去县城置办饭店所许的物什。连日来的奔波令何蹈平感觉神心特别劳累,他骑了一辆借来的破旧自行车在通往县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