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第1/4 页)
——金刚杵……切换!
——震震果实……震荡!车轮果实……旋风钻!
——泡泡果实……喷涌!响雷果实……电击!风雷天龙斩!
第二轮攻击,宛如暴风骤雨,又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独角龙王……切换!狂飙!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钻石果实……硬化!钢铁果实……超合金!
第三轮攻击,宛如翻江倒海,又如珠缨炫转星宿摇,华环斗薮龙蛇动。
陶静娟勉强撑过了两轮攻击,渐渐承受不住,娇吟一声,美昏过去……
事后,高峰带着陶静娟,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陶静娟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章 魏芷和曾布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是宋朝的魏芷。
“别郎容易见郎难,几何般,懒临鸾,憔悴容仪,徒觉缕衣宽。门外红梅将谢也,谁信道,不曾看?脱装楼上望长安,怯轻寒,莫凭栏,嫌怕东风吹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
这一首写出闺阁少妇孤寂心意的《江城子》,风格极近李清照的早期词风格,说它是李清照写的,不明真相的人断然不会反对。
这词的作者,实际上是一个叫魏芷的女词人。她生活的时间,比李清照只是略早一点,本人在历史上虽然默默无名,但是她的丈夫和丈夫的哥哥,在历史上大大有名。
这两人分别是曾布和曾巩,江西南丰人。
曾巩由于欧阳修的延誉奖引,而身登仕籍,是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名列唐宋八大家,自称迂阔,儒家正统气味较重。
所以他写的文章,被认为“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
实际上,他既没有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批判态度,也很少有韩愈那种针对现实鸣其不平的精神,因此其作品一般以“古雅”或“平正”见称。
他的文名,在当时仅次于欧阳修,风格也和欧阳修相似。
曾布是由于王安石的延誉奖引,而身登仕途的。王安石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苏轼为代表的旧党的激烈反对,于是援引新人,打击旧党。
当时大臣韩琦,上了一道奏疏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宋神宗稀里糊涂将原文交给王安石。
王安石一看大怒,便将韩琦的原奏交给曾布,令他逐句加以批驳,刻在石上,还印刷一万张颁行天下,使得韩琦一怒辞官还乡。
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曾布就是其中的一个。
曾布初由王安石荐引,阿附王安石,胁制廷臣。
宋神宗死,哲宗继位,废新政,起用旧人,曾布又阿附章谆,接着又排挤章谆,自己爬上宰相的位子。后来,他坐视章谆贬死,绝口不出来说一句公道话。
曾布靠背叛新党而爬上宰相的位子,却与另一位宰相韩忠彦有着深仇大恨。
韩忠彦是韩畸的儿子,为着对付韩忠彦也起用一批新党人士,其中包括后来为祸天下的蔡京。
蔡京入京不到两月,就把曾布排挤,也算报应。
《宋史》把曾布编入《奸臣传》,与二谆二蔡并列。
曾布在政治上无德,在家庭生活上无情。
魏芷和曾布,是在宋仁宗嘉佑二年结为夫妇的。
同年,曾布为着猎取功名,抛下新婚娇妻,与哥哥同赴京城赶考,双双考取进士,从此就黄鹤一去不复返。
这年曾布也就二十三岁年纪,魏芷二十岁不到。
曾布呆在京城中,一方面积极钻营,在仕途上一级级的往上爬;一方面出入茶楼酒馆,瓦肆姬院,连一丁点儿消息也没有带给家中。
可怜魏芷茶不思,饭不想,举止懒散,形容憔怀,只得把一腔幽怨付与词章。
除了前面所记的那首外,留下来的还有三首:其一:“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斜阳起;隔岸两三家,玉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词里魏芷面对着家乡的柳树成荫,清溪浅唱,苦盼丈夫归来。其意就是唐诗中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