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张弘斌也舍得,花了大价钱买了肉食给这些家伙。别说那些甚至出生到现在都还没有见过肉的孩子,只说十个护卫和王二,他们一年到头也未必能够吃上多少顿肉。
一番狼吞虎咽自然是不可避免,但看着大家都差不多一个德性的样子,原本陌生的众人,也开始变得熟悉了些。
晚饭过后,至少还有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这些孩子,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批享受到蜡烛光芒的人。当然,蜜蜡做成的蜡烛不算……那玩意太贵了。
这五天的时间,张弘斌又和张氏商会做了一些生意,米面和茶叶自然是没办法出售,不过香皂的出售却是没有任何问题,这一次张弘斌直接把十万块香皂发了出去。听说不少外省的人,也来这里购买这种香皂去他们的省份进行贩卖。
同时张弘斌也打听到了,那些外省的客商,把香皂卖出了五倍于胰子的价格。不过若非如此,他们哪里会舍得千里迢迢来到外省这里进货?说不得更远的地方,七倍甚至十倍于胰子的价格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卖香皂得了一笔钱,蜡烛的存在被张弘文得知之后,在确认了进货价之后,果断又购买了将近十万包的蜡烛。利润不多,但贵在这是消耗品,细水长流嘛。
前前后后,在超市里面花费总算是超过了五百两银子,看到这个数字,张弘斌不由得感慨五千两是那样遥遥无期。
有了钱,张弘斌又买了一批壮丁。都是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壮丁。他们和孩子不同的地方,就是年纪大的人没有早上读书的资格,但晚上可以选择是不是要在一旁听课。他们要负责西山别馆的杂务,同时要更加刻苦的进行训练。当然,肉自然是少不得他们的。
有读书的机会,这些壮丁晚上都会选择来听书。实际上晚上的时候,张弘斌说是教书,其实是不断通过教授知识的机会,潜移默化的给他们洗脑。让他们潜意识的觉得就应该效忠自己,不管自己做出怎么样的决定都是对的,哪怕是造反,他们也得乖乖跟着一起跳下火坑!
说真的,张弘斌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委,但要忽悠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是可以的。
至少,大棒加胡萝卜的手段,他好歹还是玩得出来。
“少爷,可是打算干大事?”某天,张弘斌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王二来到他的身边,低声询问了一句。
第十章 天启七年初
王二不是傻子,或者说张弘斌的一切行动都太明显了,若说完全看不出来,那简直就是瞎了。
只是王二不敢明说,或者说身为这个时代的农民,他本能的害怕那种事情。这是这个时代百姓的通病,只要有一丝活路,他们就可以硬撑下去,而不会考虑要不要谋反。
“记得昨天我们说的是国家的概念对吧?你还记得不?”张弘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导师的身份向王二询问。
“国家就是一个利益妥协的产物,由上层的主宰放弃一部分特权,承担一部分义务,换取下层的百姓放弃大部分的利益,并承担大部分的义务。
通俗的说法,就是国家承担保护我们,在灾难到来的时候赈济我们,在我们没钱的时候想办法让我们发财,在我们没有工作的时候想办法给我们找工作或者创造工作;而我们则是为承担工作,耕种等社会工作,产生赋税上交给国家,同时以服徭役等形式,为国家义务劳动。
有了这样的形式,国家才能算是一个国家,否则就是纯粹的暴力工具。上层没有任何义务照顾下面的人,但下面的人却要承担一切的责任和义务,权利被最大限度的剥夺。”王二把张弘斌昨晚的教导背了出来。
不得不说,张弘斌对国家的了解完全是走了样,不过他却是用自己的方法,让这些学生明白了一件事情。
大明已经不具备称之为国家的资格,而这个资格,在中国古代一直称之为‘鹿’。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这八个字,在说书先生的嘴巴里,可不少听到。于是大家就意识到了一件事情,如今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前提是如何绕开,或者破开大明这已经沦为暴力工具的机构。
“那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张弘斌把问题又推给了王二。
“少爷说,在暴力机构的治下,百姓是痛苦的,但少爷家,似乎过得很不错啊?”王二表示非常不明白。
“因为张家,甚至明朝的士绅、贵族甚至是皇族,他们都是这个暴力工具的所有人,或者说是利益所得者。之前说了,百姓在这个暴力组织的压榨下,只有不断的付出。那么这些付出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