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廓尔喀部落,素以狩猎为生,部众以骁勇善战著称。自1851年英国人征召廓尔喀人当兵,廓尔喀兵便以坚决执行命令、勇猛耐劳、不怕死、不怕苦、高付出、低需求的职业兵最佳素质,为自己赢得了世界最优秀雇佣军的殊荣。
听了缅方代表的表述,丹东上校欣然受雇。他认为击垮日前在东南亚声名显赫的共产党军队手下败将并非难事。此举正好让他的军队再次扬名东南亚,以后不愁大量财源不滚滚而来。
丹东上校率领他的清一色英制武器装备,加配廓尔喀闪亮长刀的“八千子弟兵”,迅速越过东印度边境,进入缅甸。然后,快速隐蔽地向金三角集结。
按照丹东上校的谋划,他希望能在他认为的最佳时刻发起攻击。这个时刻是1952年的除夕夜。这个时候中国军队肯定正放假欢度他们最主要的传统节日。可是,这个时刻让缅军给耽误了。纪律松懈、行动拖沓的缅军没能按指定日期进入指定地点,失去了最佳的战机。
直到元宵节的傍晚,丹东才认为缅军的战备基本就绪,作为前锋的他的兵团,可以发动攻击了。
这是缅甸战争史上一场大规模的惨烈的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十万人。
这实际上也是金三角的第二场鸦片战争。它的胜负同样决定着金三角这块地方的鸦片生产与销售的前景、决定由谁来垄断和发展毒品生产和贸易。
这时的李弥和他的部属们,还沉醉在不断膨胀的自大与轻敌之中,他们根本没想到缅甸政府会这么快动手。而缅甸政府的军事保密工作做得也好,居然做到数万军队临近金三角而金三角的人无一知晓。
元宵佳节的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欢度节日的官兵正在举杯痛饮。一群缠着黑色头帕,脖子上戴着象征神佑平安的银项圈,上身光着膀子,下身着一条筒裙,肩扛步枪、机枪、腰间却挂着弓箭、长刀的克钦兵,是缅甸政府军的另一支前锋部队。
他们悄无声息地用弓弩发出的毒箭射杀了“救国军”的哨兵,然后像猿猴一样攀蹿到大树上,屋顶上,占领了所有的制高点。指挥官一枪打响,一时间,枪弹、弓矢,一起倾泻在聚集在一起,正在欢度节日的官兵身上……
在南线战场上,丹东的廓尔喀士兵也同样以突袭的办法,一下子打得“救国军”懵头转向,廓尔喀兵团势如破竹,十日之间,连克“救国军”六七个重要军事据点。
李弥这时才有点清醒。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急调李国辉的九十三师进入南线战场,阻挡廓尔喀兵团的凌厉攻势。为了表示重视也为了尽快取得胜利,李弥把张苏泉的特种兵营编入了九十三师序列,把在军校被他单独下命令去掉“副”字的排长坤沙也派到特种兵营担任尖刀排排长。
九十三师刚进入阵地,廓尔喀兵已经乘坐着二战时英国人使用过的冲锋艇,渡过萨尔温江,摧毁了“救国军”的滩头阵地。
守卫滩头阵地的官兵败退下来,廓尔喀兵的尖兵排一路追赶过来,显然,这些廓尔喀兵不是已经在上岸前打完了子弹,就是为了节省子弹备用,他们在追赶“救国军”败退的官兵时没有使用枪击,而是挥舞长刀砍杀,他们跑得快,许多“救国军”的士兵被追上砍掉了头颅。
走在九十三师最前面刚进入阵地的坤沙一看这阵势,登时气炸了。他说了声:“欺人太甚了。”便迎着涌上阵地的败兵冲去。
25
张苏泉突然看到有一颗炸弹正要在坤沙附近落下,他猛地一跃,把坤沙扑倒在地,只听得轰隆一声,炮弹在坤沙扑倒的地方爆炸了。莎莎已炸得血肉模糊,没个人形了。
坤沙让过友邻部队的败兵,突然出现在举着刀吼叫着追上来的廓尔喀兵面前。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出手斩杀,一眨眼工夫,他脚下已倒下几具廓尔喀兵的尸体。
李国辉的尖刀排的士兵们一片欢呼,冲上前去,夺回了滩头阵地。
张苏泉一边握着他的手,一边拍拍他整洁如新的军装,说:“他们一群狼似的,居然半点也伤不了你?原来听说你有武功,今天是眼见为实了。”
李国辉重新调整了部署,命张苏泉的特种兵营去守小孟棒与勐萨之间地势险要,战略地位也极为重要的拉牛山隘口。
坤沙的尖刀排马上撤出滩头阵地,跟着张苏泉上了拉牛山。
张苏泉的部队尚未构筑好工事,缅军的重炮已开始对他的阵地进行轰击,雨点般的炮弹落在临时掩体上,许多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张苏泉的指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