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呱��罚�脖槐扔鞒衫鹩慊�砦���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阶段难度最大。许多考生如同跳龙门的鲤鱼,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大部分在第一阶段便被淘汰出局。在第二、三阶段落第考生们,往往会用手拍自己的额头,因此也将考试失利形容为“点额”。
白居易在他的七言绝句《醉别程秀才》一诗的开头中写道:
五度龙门点额回,却缘多艺复多才。
贫泥客路粘难出,愁锁乡心掣不开。
程秀才为何许人也,不详;秀才指科举考试最初阶段及第之人。在三个阶段的考试中,如果第一或第二阶段失利,那么将不能进入下一阶段,连续五次均以失败告终的程秀才,自然是没希望化身为“龙”了。白居易在诗中还指明了程秀才率战屡败的原因——多才多艺,他还在诗的末尾加注:
程生善琴,尤能沉湘曲。
说明程秀才是极具有音乐才华之人。儒教曾多次提到“礼乐”,可见儒学的理想人才也应具备音乐才华。遗憾的是,音乐未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
科举考试令历代的有志青年投入到儒学学习中来,但同时,儒学最为精华的部分也被忽视掉了。
考试越来越难,考试科目之外的内容更加不受重视。除了数学和音乐,其他科目都被荒废了。
在蒙古族统治中原的元朝时期,汉文化并没有得到重视,科举考试曾一度被废除。元朝文化的精华是戏曲,历史上称之为“元曲”。这一时期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德辉及白朴等优秀的作家。并不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人这方面的写作才能才被挖掘出来,而是由于在应试教育的限制下,擅长写作甚至被称为天才的人,在此前未曾发现自己这方面的写作才能。正是科举制度的一度废止,才使得这种写作才能被发掘出来。
在此之前也有戏剧和评书,然而都是那些放弃科举考试的二流文人的作品。科举被废止后,一流文人才开始了进行这一题材的创作,因此看起来这些名作仿佛是突然冒出来的。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三国志演义》的作者罗贯中都是这一时期的人物。
中华之民(1)
以己国为荣,各国均是如此。 NHK(日本国家电视台)在以“丝绸之路”为题材录制特别节目时,考察除了丝绸外还有哪些东西从东方传到了西方,于是便以中国的面条作为了考察对象。面条向西传到意大利后成为意大利式实心面以及通心粉。据百科全书记载, PASTA(意大利语的解释为面食类,其中包括实心面和通心粉)的起源不明,然而从现存的记录来看, 13世纪至 14世纪时已经存在。马可 ·波罗出生于 1254年,在 1295年从中国返回威尼斯。从时代上来看,如果认为是由马可 ·波罗带回的,是讲得通的,调查人员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把这种推断向意大利人讲时,对方勃然大怒道:“实心面在罗马公元前就存在了,怎么能说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来的呢?”为了防止对方更加恼火,于是关于实心面是从中国带来的话题便只好就此打住。
还是与罗马有关,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法国料理的记载。意大利人认为,法国在过去没有美味的食物,罗马的一位公主嫁给了法国的贵族,由于担心法国食物不好吃,便带去了几个厨师,于是这几个厨师便发明了法国料理。然而如果笑着跟对方辩解说这是种以己国为荣的思想或是中华思想的话,也不免有些夸张。然而,以己国为荣也好,中华思想也罢,其共同实质便是自豪感。
有两个成语是分别是“井底之蛙”和“夜郎自大”。
据《庄子》记载: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与此句成对的是“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这句话的寓意为,把一个对方永远无法触及的世界讲给他听,完全是徒劳,这与中华思想不无相似之处。据《史记》记载,夜郎是位于贵州某地的一个小国,汉朝使节来此出使时,该国国王问道:“汉孰与我大?”当时,中国的西南部有许多部族小国,其中夜郎国最为强大,于是便自认为世上没有大过自己的国家,这种思想与中华思想较为相近。
中华思想中的“华”字也可以用“夏”字。中国最古老的王朝名为“夏”,然而历史上对此没有确切的考证。相对于夷狄诸族,黄河中游诸族被称为“诸夏”。
“夏”有文明之意。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夏是用具有优美舞姿的人形来表示的,此人头上佩戴装饰,翩翩起舞,其形态与儒教所重视的礼乐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