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种宗教,一位名叫巴哈奥拉的伊朗人在1844年创立了“大同教”,莲花庙是“大同教”在世界各国的大型庙宇中的一个。莲花庙的设计很像悉尼歌剧院,白色是主色调,造型仿如盛开的莲花。内部设计像是一个大演讲厅,没有神像没有祭坛,只有一个演讲台,然后就是一排一排的白色大理石长椅。每一个进入的人都保持静默,或者坐下来祷告一番或者绕行一圈便走出去。
喜欢这一种静默,也许有一天世界不再聒噪,世界就大同了。
第三天,在拥挤不堪的月光街,我找到了世界大同的感觉。月光街又叫“金银街”,感觉像是广州的“高第街”加上“状元坊”再加“上下九”,或者是香港的“女人街”加上“庙街”。月光街其实不是一条街,而是很多很多条,但不叫街,叫巴扎:专门卖纱丽的、卖鞋的、卖干果的、卖甜点的、卖金银的、卖餐具厨具的、卖文具的一条挨着一条,无穷无尽没完没了。街上尽是谋生的人和觅食的狗各自奔忙,倒也相安太平。累了,人和狗都能找到自己的姿势、自己的角落,泰然躺下,多少个长梦短梦短短梦,便都在这熙来攘往里被湮没。
三、在灵鹫峰上俯瞰,于那烂陀前仰望
灵鹫山(Gridhakata Hill,Vulture's Peak)离菩提迦耶并不太远,我们从菩提迦耶出发花1500卢比包了一辆七座位的吉普车,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灵鹫山脚下。我们到达的时候,山下繁茂的树林还隐在乳白雾气之中,恍恍惚惚似是人头攒动——是当年的大比丘众、诸大罗汉闻法欢喜,所以至今不忍离去吗?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那一年佛陀在灵鹫山的说法台上为诸阿罗汉开示一乘法理,于是有了《妙法莲华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那一天佛陀在此对大比丘众宣说了阿弥陀佛的深厚大愿,即为《佛说大乘无量寿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这一次佛陀进入甚深禅定,以神通力驱使观世音大士与舍利子作出一番对答,就是般若空性之总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随念这些殊胜的时刻,想象着当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佛世界,六种震动”的景象,我试图沿着当年佛陀的足迹拾级而上,也许能在天光大开之际,在途中照见,世尊眼里的湛然神光;或者当山风穿林而过,愿我能听懂那流布在虚空中的梵音、蕴藏在大化里的菩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如幻的国度 真实的行走(5)
从山脚到世尊说法台,只需要步行不到三十分钟,可有谁知道,这也许是历遍无量劫的流转才值遇的一次照面啊!世尊,我们终于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虚妄幻相,终于能端坐在同一块苍石上,俯瞰同一片恢宏景象。而灵鹫峰上的说法台,其实方圆不过百米,但一花一世界,一尘中有尘数佛,我不能用尺子去丈量这曼达拉坛城的宽广,正如不能用凡庸之心去猜度众生在佛陀心中的分量。唯愿顶礼人天导师,释迦牟尼!
离开灵鹫山,再驱车前往那烂陀寺,只有大约三十分钟的车程。下了车,我们一行八人顺着司机指示的方向开始往前走,竟越走人烟越稀少,直到看见一个指示前方右转乃玄奘纪念馆的牌子,才发现走错了。不过这也错得很是微妙,仿佛《大唐西域记》还不足以呈现玄奘的全部视野,于是一种血缘的力量在无形中牵引着,要把我们这一群远道而来的中国人带回那个“僧徒数千,并俊才高学也,德重当时,声驰异域者,数百余矣。戒行清白,律仪淳粹,僧有严制,众咸贞素,印度诸国皆仰则焉”的现场,去感受玄奘当年的欣悦与震撼。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能继续往前去纪念馆参观,而是回到了那烂陀寺。
当看到那烂陀遗址前说明牌上出现的那一长串如雷贯耳的名字,简直让我激动不已。首先那烂陀座落于当年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是舍利佛出生及圆寂的地方;那烂陀寺最初的兴建人则为著名的鸠摩罗笈多一世——帝日王;而那烂陀大学的创校历史,我算了一下,比耶稣出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