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页)
有了,浪费了他不少感情,所以趁机教训这个外地佬一下。说这话的人还信誓旦旦地说他听见当时王一发骂苏东林“说话如放屁一样”。
“说话如放屁一样”这话有很多人听见了,就是当时在远处看热闹的郭亮也听到了,但说不清王一发骂这话的时候到底是骂那个与他干架的副书记还是骂劝架的苏东林。不过,想起苏东林来梅山镇之前王一发曾经代表他与自己谈判过,失望之极的王一发还真有可能指桑骂槐。
拖了半个多月,中层干部的名单依然是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一直关心郭亮升迁的人每次打电话来询问都是怏怏地挂机。杜勇这个家伙听说梅山镇这么热闹,高兴地说这么多矛盾最适合写小说。他相信如果以这次梅山镇的撤乡并镇事件为原型写一部中篇小说,一定会引起轰动。他请求郭亮多介绍一点情况。
郭亮一听杜勇的“宏伟计划”反而不敢说多了,他担心杜勇这家伙为了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而写出不恰当的情节来,一旦影响了别人的前程让别人对号入座那就麻烦了。冲进办公室对着郭亮骂几句那是轻的,真要反映上级领导耳朵里或者上诉到法院,那自己会吃不了兜着走。
他连忙劝住杜勇别写这明显得罪人的玩意,想编点什么自己想就是:“杜作家,我是服了你。你胆子大,敢于针砭时弊。善于捞钱,可我不敢,我还想在这里多呆一段时间呢。”说了好久的好话,才劝住从郭亮这里听不到消息就准备搭车过来的杜勇。
中层领导的名单没有确定。但另一件事却提到日程上来:梅楠公路通车剪彩。
在这段时间里,韩军完全丢开了梅山镇的事情,专心去筹备这次剪彩工作了。他不但请来了县委书记、县长,还请来了福江省的副省长。因为有副省长参加,绍城市市长只好前来陪同他。市长来了,市交通局、市建设局、市公路局、市公安局等单位的一把手没人去请也主动参加了。
梅山镇的人谁也没想到韩军临走的时候还能烧出这么大一堆火来。一段十几公里长的路请来的官员比一个大型项目开工请来的官员还要多还要重。高看了韩军,相对地就轻看了苏东林。特别是看到苏东林这么久都没有把中层干部的名单确定下来,还闹出这么多事,心里还是思念起韩军的好来,顺带着也开始为啥也没有捞着的罗向阳叫屈:“不就是接受异性按摩吗?这有什么了不起?总比大贪官好得多。凭什么我们梅山镇只有一个人进领导班子。其他乡都是二个或者三个?太欺负我们梅山镇没人了吧?”
郭亮没有组织这类大型庆典的经验,原以为难度很大。不想这件事被韩军和罗向阳他们二个人给包揽了。韩军负责请官员,联系台商出钱。韩军负责庆典的其他杂事,他这个公路指挥部总指挥真正发挥了作用:安排学校学生列队欢迎,安排广告公司树广告牌、升气球、到县里各单位预订接送车辆、安排餐馆准备饭菜……
也许是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表示自己心里的不忿。也许是为了让人记得他是梅楠公路的有功之人以便将来的东山再起,反正他完全投入其中。
加上一些小事都被二家承建企业包了,郭亮等几个人反而无事可做,变成了简单的联系人。为罗向阳等人送茶点烟就行了。这让郭亮几个都有点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迷惑不解。
剪彩定在元月一日。在十二月三十一日这天,县里和镇上进行了一次彩排。当看到宽敞的水泥马路两边竖起一面面猎猎作响的彩旗、升起一个个鲜艳的彩球、挂起一条条横幅时,辛苦了几个月的郭亮心里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特别是看着排列整齐的孩子敲锣打鼓喊着口号、军乐团奏起熟悉的曲调、周围的群众欣喜地谈笑时。郭亮双眼湿润了:这可是我进镇以来做的第一件事。
他装着被风吃进了沙子,转身悄悄地将眼泪擦掉。
当他再次看向那些孩子们时,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个女子站在队伍的后面人群中默默地看着他,在她周围有几个老师小声地说着什么,而她却抿着嘴静静地站着。直到他的目光看过去的时候,她才转过头。把目光落在她身前的孩子身上。
县委书记肖国华、县长张春秋等人在韩军、苏东林、罗向阳、郭亮等人的陪同下,跟台商、台商代表一起乘一辆中巴车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江华建筑公司的老总也就是丁世军的爸爸亲自为这些人讲解同时回答他们的问题。
中巴车缓缓地朝前移动,肖国华和张春秋不时点点头。台商开始的时候也是很高兴、很自豪,与肖国华他们谈话时不时谦虚一二句。还表示说今后视情况可能再捐资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