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第3/4 页)
为好,免得羊肉没吃着惹来一身骚。”
涂一铲摇头道:“不行,咱们必须去,这关乎社会道德导向,诚信和见义勇为是咱们中华子孙的优良品德,老祖宗流传下来,不能断在咱们手里!”
敖志明不理睬几人,就眼巴巴看着敖沐阳。
敖沐阳耸耸肩道:“铲爷说得对。”
其实跟诚信和见义勇为没关系,敖沐阳这么做是为了自己。
王家村打的好算盘,他们趁着现在游客多把游客当肥羊宰,打算能坑一批算一批、能宰一波算一波,他们没打算把旅游业当长久买卖来做。
龙头村不一样,敖沐阳苦心经营就是为了吸引游客来带动经济,眼看卓有成效了,这王家村竟然扯后腿,这不是找死吗?
游客是他引来的,王家村却要砸他招牌,这绝对不行!
再说,王家村以前用小龙虾冒充大龙虾崽子的事坑过龙头村,这次龙头村拿到了把柄,敖沐阳逮着出气的机会,怎么可能不作为?
两个村紧邻,涂一铲老爷子两条老腿迈的飞快,不多会从龙头村去了王家村。
渔村占地面积都大,家家户户也多,不比普通小山村,渔村都是大村庄,因为要对抗海上灾难,人少了不行。
王家村街道宽阔,这几天因为游客多,村外码头上摆起了小摊,村民们借着东风赚点钱补贴家用。
其中一个摊子前放了个大洗衣盆,里面有一条条棕黑色的大小鱼贴着盆底一动不动,摊贩在后面一个劲嚷嚷:
“过来看、过来瞧,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长吻鮠、长吻鮠、长吻鮠,鮰鱼、鮰老鼠、江团、习鱼呀,过来瞧瞧,开车不等客,好鱼不等人,赶紧来买呀……”
“大妈你来看,对,这就是鮰鱼,什么?长得像鲶鱼?哈哈,大妈,你这是看走眼了啊,这绝不是鲶鱼,你瞅瞅这嘴、这颜色,这就是鮰鱼,对,石首鱼!”
涂一铲走过去,饶有兴趣的盯着看了看问道:“这就是石首鱼?哟,你哪里来的?红洋还能有这鱼?”
摊贩摇头:“红洋早就绝种啦,我这是在辽河那片弄的,好不容易抢到一批,快马加鞭送回来。老爷子,你懂这鱼吗?别当鲶鱼啊。”
涂一铲说道:“以前在魔都吃过,魔都那边叫鮰老鼠,这东西好吃。”
“对,鮰老鼠,哈哈,这鱼名字多的很呢。”摊贩笑的一脸人畜无害。
涂一铲问道:“那怎么卖呀?”
摊贩伸出一根手指道:“一百块一斤,实诚价,不还价。”
涂一铲琢磨了一下道:“一百块一斤,挺贵啊,你这就是鮰老鼠是吧?”
摊贩把胸脯拍的砰砰响:“绝对的,绝对是鮰老鼠,没有比这更老鼠的了!老爷子你放心,我们浅滩的渔家人做生意,最讲究诚信!”
第767章 这就是塘鲺
涂一铲买了一条个头中等的所谓鮰鱼,总共是两斤半,花了他两百五——这个价格不是太美丽,经过他的唇枪舌剑,价格减了五块钱。
从这方面能看出游客之多,渔家人卖鱼最好讲价,如果顾客讲不下价来,说明顾客太多,渔家不愁卖。
买到鱼之后,涂一铲没走,拎着鱼就在摊子周围转悠。
王家村的村民没在意,继续兴高采烈的吆喝着卖鮰鱼,买的人其实不多,多数人对这种鱼的身份存疑,因为看起来太像鲶鱼了。
村民也不在意,只要有人上钩就行,他没奢望自己的西贝货会引起争抢,他是能忽悠一个算一个,能坑一把算一把。
涂一铲买过鱼之后半小时,敖沐阳带人出场。
他径直走过去问道:“这鱼怎么卖?”
“鮰老鼠,一斤一百块,便宜、便宜,敖沐阳?你来干嘛?”兴高采烈的村民抬起头,看清他的样子后顿时不高兴了。
周围的王家村的村民认出敖沐阳后,纷纷面色不善的围了上来。
敖沐阳扫了一圈,然后又问道:“这是鮰鱼?一百块一斤的鮰鱼?”
村民皱眉,霸道的一挥手道:“跟你没关系,不管什么鱼,我都不卖给你。”
话说完,他立马准备收拾东西。
涂一铲适时的露面,说道:“对呀,小兄弟,这是鮰鱼,在辽河捕捉的,特意到这里来低价处理,你看我买了一条,二百五买的。”
听到他后面一句话,附近有选购海鲜的游客偷笑:“谁买的?”
正主在这里,村民没法不认账,他知道敖沐阳来的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