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部分(第2/4 页)
有老头笑道:“铲子,牛皮,坐大车回来的呀。”
涂一铲耻高气扬的说道:“嗯,这是我老板,开的是保时捷。”
“你老爸早就死了,我给他下的棺材,吹啥牛笔。”老头一边抽旱烟一边笑。
敖沐阳:“……”
涂一铲也笑了,说道:“你耳朵快聋了,赶紧去医院看看吧,我说这是我老板,老!板!喏,老板给的烟,分你一根香香嘴。”
老头看了看手里的烟,精致的过滤嘴和考究的烟草丝让他明白这支烟的档次不低,他没舍得抽架在了耳朵上,道:“哦,老板呀,老板的车?”
“对。”
“你出去找老板碰瓷啦?喏,看你叫车撞的一脸血。”老头又问。
涂一铲伸手去抢他耳朵上的烟,道:“老棺材瓢子瞎说个啥,不给你烟抽了。”
老头站起来拎起马扎就跑,老腿很利索。
涂一铲推开门,敖沐阳进去看了看后:“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啊。”
“赚钱了不回老家盖楼盖大房子,那干啥?俺们没文化的人就这样,有钱了先回老家盖个大房子显摆显摆。”涂一铲不在意的说道。
敖沐阳在意了,他问道:“没文化的人喜欢这么显摆?”
“是啊。”
他不说话了,龙头村的村头可是矗立着他盖的小楼呢。
他们上午去的坟地赌场,底下时间流逝飞快,等他出去的时候就是下午了,这会一路艰辛开到五满庄,更是接近傍晚。
回家之后,涂一铲搓搓手道:“正好快吃晚饭了,老板,我招待你一餐。”
第761章 神奇池塘
说完话后,涂一铲换上水靠、带着鱼竿出了门。
敖沐阳看向旁边的池塘,问道:“老爷子,这是打算捞鱼现做?”
涂一铲笑道:“对,你猜猜什么鱼?”
敖沐阳摇头:“这我可猜不准,不过做鲤鱼是考验厨师的一道菜,你准备这方面露一手?”
涂一铲傲然的挺直腰:“鲤鱼?哼,这玩意儿做的好,尽情下大料就行了,怎么能展示出我本事?”
池塘边有个小木板床,上面刷了油漆,翻过来后扔下水就是一条船,一条非常简陋的舢板船。
涂一铲上了小船看向敖沐阳,敖沐阳问道:“你们这池塘的水脏不脏?有没有污染?”
老头摇头:“哪有污染?干净的很,村里垃圾都不往这里倒,顶多有些老娘们过来洗洗衣服。”
敖沐阳道:“那就好,我要是下去就直接下水,你去钓鱼吧。”
他不知道涂一铲要钓什么鱼,不过老头不是钓鱼高手,鱼竿扔下去后提上来好几回,什么鱼也没钓到。
时间流逝,涂一铲有点尴尬了,就回头说道:“这鱼可不一般,就我们这里能吃上,老板你得耐心等等。”
敖沐阳看着手机道:“我不着急,你慢慢钓。”
涂一铲这一慢可就慢出火候来了,傍晚红霞漫天,眼看夜幕要降临了。
敖沐阳问道:“老爷子,你这准备来个夜钓?”
老头悻悻的说道:“今天这鲈鱼格外狡猾,平时挺好钓的。”
听了他的话,敖沐阳反问道:“鲈鱼?你们这里有河鲈还是大口黑鲈?”
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东瀛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
还有三种是淡水鲈鱼,分别是松江鲈鱼,这个最为著名,但以前仅仅出产于魔都,甚至有的说独产于松江秀野桥下。
再就是大口黑鲈和河鲈,大口黑鲈也叫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产于北疆地区。
这些鲈鱼在红洋淡水河湖中都不可见,如果有引进来的品种,那应该是大口黑鲈和河鲈,松江鲈鱼太罕见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河流变道、水闸阻断等原因,这种鱼几近绝迹。
后来到了两千年左右,魔都水产研究部门派出7个小组分赴全国沿海地进行寻找,最终在鸭绿江入海口发现了这种野生鱼的踪影,然后小心带回进行了人工养殖。
即使是人工养殖的松江鲈鱼也是罕见,它不可能出现在内地一个池塘里,因为这鱼为沿海洄游性鱼类,幼鱼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溯河,以5月为最盛,成鱼11月至翌年2月降海。
每年春天,幼鱼从长江口游到内河生长育肥;到秋季,性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