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第2/4 页)
备了一箱,本地人当天可以带回家,外地人也不要紧,他找了快递公司进行冷鲜速运,同样能让其家人吃上新鲜的野生蟹。
工程队从上往下提起敖沐阳来都竖大拇指,柳三阳每天开工前都要强调,人家对自己仁至义尽,咱们千万不能掉链子,必须修一条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路。
龙头村外的路修的又快又好,其他村的路还在开路面呢,这边已经要打地基了……
就这样,龙涎湖的淡水蟹名气起来了,连颜青城都给他打电话:“小敖,你给我准备一些螃蟹礼盒,我要送礼呢。”
敖沐阳道:“早就给你准备好了,随时送到。”
宋公明下了班跟一群同事来买螃蟹,敖沐阳照常收钱,不过往礼盒里装的都是大个的、活力强的。
这就是乡村生存规则,哪怕敖沐阳人脉关系很广,手腕也很硬,可多条朋友多一条路,对于手握权力的基层公务人员,他还是尽量去结交。
更不用说海警那边,海警们直接不用花钱,敖沐阳打着‘军民一家亲’、‘百姓犒劳守护卫士’的旗子给海警支队送了一船的螃蟹过去。
看着湖里螃蟹不断减少,敖富贵吃饭的时候跟敖沐阳说道:“羊子,你就不用找什么自媒体、报社电视台,咱们的螃蟹在市场都不够卖哩!”
敖沐阳道:“鼠目寸光,你看到的就是今年,以后呢?明年开始如果龙涎湖增加养殖规模呢?多余的螃蟹往哪里销售?”
“说到明年。”敖文昌插嘴道,“龙头,明年其他村肯定也会往龙涎湖放螃蟹啊,到时候怎么弄?估计要出事。”
敖沐阳微微一笑:“让他们放蟹苗好了,不会出事的。”
这个准备,他早做好了!
这次宣传的是脚凼捕蟹和龙涎湖淡水蟹,其实受益最大的是整个龙头村,龙头村是背景,大大的进行了一波免费宣传。
从各种渠道开始进行宣传后,龙头村的游客数量就再度增加了,甚至有不少人带着家人特意来龙头村过中秋节。
可惜山路没有修好,否则来到村里过节的游客会更多。
不过敖沐阳不着急,日子长着呢,明年中秋节之前,山路肯定能修好,那时候龙头村的发展也跟现在不一样了,将可以招待更多游客。
搞定了螃蟹宣传,他又忙着收拾村里的垃圾。
游客多了,生意多了,垃圾也就多了,村里垃圾场已经堆满了东西。
敖沐阳不允许这垃圾场继续存在,这样,他就得将垃圾全数运走,地方好选,往红洋垃圾处理站输送就行了,可运输工具呢?
运输船!
第581章 屁屁是公狗
运输船在红洋很常见,毕竟这是个全国著名的大港口。
认真来说,运输船是个很大的分类,客船货船都是运输船,不过在红洋运输船就是一个特称,指的是运货船。
敖沐阳想买一艘来给村子里运垃圾,这样船不需要很大,有个一百吨的承载能力就够了。
他算了一下,村子里的垃圾主要来自渔家乐,杂七杂八一天能出产好几吨,一艘百吨运输船就可以承担一个周的工作量。
垃圾搁置一个周的时间正好,要是时间太久它们会腐烂发酵,那样子不光会产生恶劣气味,还会大量滋生细菌。
冬季垃圾可以搁置的时间更长一些,可是冬季村里游客少,垃圾少,所以经过他合计,他决定买一艘百吨级的运输船。
对于动辄万吨甚至十万吨的货轮来说,百吨运输船只是个小东西,蓝色船工就能生产。
恰好,九月下旬秋高气爽,颜青城来龙头村陪女儿,敖沐阳便去直接找了她。
钟苍夫妻在村里住的时候会住敖沐阳家的老屋,这样很好,有人烟和家庭气在,老屋老的慢一些。
没有人住、没有人收拾,山村里的老屋很快就会破败。
敖沐阳离家五年,回来的时候老屋几乎垮了,屋顶漏雨、墙壁透风,结果他住了半年、钟苍夫妻又来住了大半年,老屋重新焕发了生机,现在看起来已经像模像样。
走在路上,他打量着老宅。
他是从屋后走过去的,老屋后面放着一些木头,那是修学校时候带回来的,上面有鸡枞菌的菌丝。
前段时间下过秋雨,湿度和温度适宜,木头上又长起了鸡枞,不过数量不多,王霞便没有去采摘。
院墙很矮,敖沐阳经过的时候探头看了看,然后顺手撒了一点金滴在木头上,算是给鸡枞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