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3/4 页)
以前是人靠衣服马靠鞍,现在衣服没关系了,重点是开什么车,敖沐阳家里的G系奔驰已经停了几个月没动弹,这次去市里正好可以热热车。
他不用自己开车,之前一直在砖头岛上帮他忙活的钟苍回来了,钟苍戴着墨镜开着车,村里有游客看到后就说:“这村长是混社会的吧?”
奔驰一路驰骋,跨过山路直奔市区。
这次开会地点在市区一家五星级酒店,红洋是一个富裕市,靠海吃海,渔业和海洋运输业给城市GDP提供了大量助力。
所以,红洋市的渔业局颇为有钱,像这种全市级的领导会议,官方一般会找一家酒店来举办,结束后还能吃一顿丰盛的自助餐。
酒店名叫翡翠城,总共有十六层,位置在海边,有专属沙滩,从二楼开始,只要对着海洋方向,那都能从窗口看到海洋。
敖沐阳将车停下,隔壁正好也有人停车,双方打了个照面,不约而同的问道:“您好,参加渔业局研讨会的?”
这种级别的酒店,村干部互相认出来很容易,海边劳作的人皮肤太有特色了,黝黑、粗糙,跟酒店档次格格不入。
得到确认,双方握了握手然后做了互相介绍。
帕萨特上下来这位村支书叫窦建设,也是安周县人,不过不是来自前滩镇,而是来自隔壁红柳镇。
握过手,窦建设赶紧掏出手机:“敖书记,你电话是多少?我早就听说过你了,咱们安周的有为青年!年少有为!你现在名气大的很哩!”
敖沐阳客气了几句,两人换了联系方式,然后一起上了六楼。
此次来开会的村子有一百二十个,但与会人数不止一百二十个,比如王家村这边王友卫就是带了儿子王栋梁一起过来。
座次按照村庄来排列,渔业局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认为相邻村庄的干部们好歹互相熟悉,在一起可以活跃会议氛围。
可他们不知道乡村的情况,村子之间争端太多,相邻村庄的干部们确实互相熟悉,可关系未必好。
王栋梁看到敖沐阳后阴沉一笑,道:“哟,这不是敖村长吗?”
敖沐阳没理睬他,只是莫名其妙的看了他一眼道:“你是谁?哪个村的村支书?真是年轻啊。”
王栋梁挺起胸膛道:“你少装蒜,我是谁你不知道?”
敖沐阳冷飕飕的说道:“你多长点脑子,我什么意思你不知道?这里是村支书的会场,有你说话的份儿?”
王栋梁语塞,从地位上来说,他跟敖沐阳确实没法比了。
一个光头汉子笑眯眯的出来做和事佬:“敖村长、小王,坐下坐下,咱们都坐下。哎呀,友卫大哥,好久不见呀……”
敖沐阳认识这汉子,这汉子姓氏很霸气,姓龙,叫龙德水,来自一个叫做龙旺庄的村子,这村子和王家村、龙头村都是围着龙涎湖分布,互相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
对敖沐阳这样的新晋村干部来说,这种场合是开拓人脉的好机会。
实际上很多村干部就在互相打招呼,今年红洋下设的乡村大换届,不少村干部都是刚上台的。
不过,敖沐阳倒是不太在乎这些人脉,所以他没有主动往人家跟前凑,而是拿起一份会议纪要看了起来。
第424章 大领导
这次研讨会是红洋渔业局牵头、红洋市政府支持、联合辖区内各个区县举办召开的,规模相当大,议题清晰,很受重视。
纪要上显示这是个短期培训,渔业局的领导高薪聘请了国家海洋大学的资深专家来为众人讲授海洋和渔业课程。
也就是说,这次研讨会不是敖沐阳以为的那种下发通知、然后大家来吃吃喝喝,而是正儿八经要学习知识的。
这次课程比较复杂,包括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海洋渔业经济、渔业生产与增殖、水产市场与加工贸易以及我国当前渔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渔业可持续发展课题。
上午九点钟,领导们入席,渔业局的局长亲自做了主持人。
红洋渔业局领导名叫戴宗喜,长得矮矮胖胖,说话总是笑嘻嘻,看起来像个笑面虎,但实际上是个能干实事的人,从他上任后就开始狠抓海洋环保和渔业资源保护,从不怕得罪人。
拿着话筒,戴宗喜笑道:“会议正式开始之前,我先说几句题外话呀,咱们这个研讨班每年都会举办,今年有很多新面孔的同志参加,很好很好,这说明咱们队伍在不断扩大,很好。”
顿了顿,他又说道:“可能新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