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页)
胤禛垂睑笑着道:“皇阿玛过奖了。”
一行人过了石桥,沿着□往前走着,“松萝啊,你那个小丫头呢?”康熙转过头对着我道。
我笑着说:“回皇阿玛,嬷嬷抱着呢,松萝怕皇阿玛您嫌她烦,就没让她过来。”
康熙斜睨我一眼,说道:“鬼丫头,朕还没见过这个小孙女儿,快去给朕抱来瞧瞧。朕也在前面那个亭子里歇一会儿。”
我忙答应了一声去了。
没走多远,就见嬷嬷领着铃兰过来了。见了我,老远就开始喊“妈妈”,笑着蹦蹦跳跳的跑过来。
我蹲下握着她的小手对着她道:“一会儿啊,妈妈带你去见你的皇玛法,去了要有礼貌,还有嬷嬷教你的怎么磕头,还记得吗?”
她偏着脑袋想了想,对我点了点头。
我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铃兰真乖。”
到了亭子,我俯下身在她耳边说:“中间那个穿着明黄色衣服的,就是你皇玛法了。”
她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走到康熙面前,认认真真地跪下磕头,一边说道:“人见人爱美丽大方聪明无比的铃兰给皇玛法磕头请安,祝皇玛法吉祥如意福寿绵延。”
她还没说完,旁边的人都“扑哧”一声捂嘴笑着,我更是一头黑线,这臭丫头在哪儿学了这么多鬼花样。胤禛看了我一眼,不过能看出来他在忍笑。
康熙“哈哈”一笑,“好个聪明丫头,过来,到皇玛法这儿来。”
铃兰咧着嘴从地上爬起来,叫了一声“皇玛法”,扑进康熙怀里。
康熙看向我道:“这是你教出来的丫头吧,嗯,小小年纪就这么聪明乖巧。”
铃兰窝在康熙怀里对我眨眼睛,这丫头,是怕我兜她老底儿吧。
我笑着道:“回皇阿玛,这孩子不太粘我,倒粘她阿玛的紧,这些松萝倒真没教过他。”
对面的胤禛似笑非笑的望了我一眼。
康熙搂着铃兰,给她拿了个酥饽饽,又转向胤禛道:“那几个小子呢。”
胤禛便道:“回皇阿玛,孩子们都在呢,儿臣这就让人叫他们过来。”
康熙点点头。
不一会,只见四个孩子穿着一样的衣袍一溜儿的走过来,为首的弘时越发的气质儒雅了,小念风姿俊逸,弘历气宇不凡,弘昼则是一幅慵懒洒脱的样子。
到了跟前,四人整齐的跪下请安,康熙捋了捋胡子,微微点头,又给他们免礼赐座。铃兰吃完了饽饽,康熙拿了帕子擦了擦她嘴角的残渍。
四人告了谢,端正规矩的坐下。
康熙又问了四人正在读什么书,习武有没有荒废等等。
见四人都谦逊有礼的回答了,康熙便道:“你们刚才说最近念了《中庸》,那你们都跟皇玛法说说,这《中庸》里都讲了什么?”
我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从前小念和他阿玛争论的事情,只怕小念在康熙面前也会说出什么类似的话来,那样就糟糕了。
只听见弘时道:“回皇玛法,孙子认为,《中庸》里主要讲了做人之规范、行事之准则,讲究的是‘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康熙点点头,望向小念。
“回皇玛法,孙子愚钝,至今未读明白。”小念低眉道。
这话一出口,周围的人都神色各异的望向他。我反而松了一口气。胤禛微眯了眼,将目光从小念移向我。
我看了看康熙,还好他倒没什么表情,只是又把目光转向弘历。
弘历还皱着眉看着一脸不以为然的小念,弘昼悄悄用手戳了戳他,他才反应过来。忙面向康熙道:“回皇玛法,孙子以为,《中庸》之要义,在于使人完善修养。《中庸》中有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说的就是君子需要自我约束,不断反省,从而才能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境界。”
康熙微微一笑,“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已然领会此书之精髓了。”
弘昼见大家把目光都投向自己,想了想道:“回皇玛法,孙子觉得吧,《中庸》太累了。”
康熙扬唇一笑:“哦?弘昼为什么会觉得累啊?”
弘昼便道:“回皇玛法,这《中庸》是教人如何做一个圣人,孙子又不想做圣人,还非得背它,又总背不会,只觉得累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