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于自然景观——
位于重峦叠嶂的秦岭山脉和高大巍峨的大巴山脉东部主峰大神农架之间的武当山,本已收尽天下奇秀,恰又有奔涌万年的汉水,浩浩荡荡于神山北麓,奇山秀水,大刚大柔,刚柔相济,实为苍天造化之圣地。我们说,天下山岳美不胜收者甚多,但若武当山这样“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山势,即一峰接天独立、诸峰团团环绕,如拱如揖,且落差又突降100多米的“山岳崇拜景观”,唯武当独具。登武当山天柱峰,800里崇山峻岭,千山万壑,云来云去;登武当山天柱峰,顿入九天太虚幻境,有老子大音忽从天宇入心:“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只有到武当,你方可体悟道教文化的“山岳崇拜”和“天人合一”之精髓、之大境。
武当山俗有“72峰、36岩洞、24涧溪”之说,杨立志先生告诉我们:“72”、“36”、“24”是中国古代颇具神秘色彩的数字,它们比佛教的“�”、基督教的“十”字更具神秘意义,而与道教的八卦太极图形成姊妹符号。这些数字都是具有神秘意义的天地数,不仅是象征天地及其交感之道的神秘符号,同时是人类所以达到与神明交通,从而达成与天地合德、与天地同化的一种媒介物。因此这些数字可以是反映武当山至大至极、至善至美的象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均州圣地:永远的沧浪绿水(8)
“72峰”、“36岩”、“42涧溪”并不意味着武当山只有这么多峰、岩、涧溪,它寄托着古人希望借此数字祈求天地交泰、天人合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它表达了我们的先哲们希望“太和”即宇宙万物普遍和谐的理想。不仅如此,在武当山峰岩溪涧、台池洞潭等自然景观的名称中,我们随处都能看到道教教理教义和神仙信仰的深刻影响。游步武当山,我们仿佛通达在一个神的世界。
最神奇的是,1994年,有摄影师在武当山金顶周围进行航拍时,偶然拍到一张从太和宫南俯瞰天柱峰的照片,天柱峰和其西北方一座山峰的造型非常像一只巨大的神龟,天柱峰像龟背,另一座山峰像龟首。这一奇特造型应该早在先秦时期已为从山南登顶者所认识,因为古代山志上即记载武当山山势“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按宋代道经的解释,“地轴”即“水精神龟”,“天关”即“火精圣蛇”,这说明古人已发现武当山的山势像一只巨大的神龟和圣蛇缠绕,这是北方水神“玄武”的形象。于是,先民们自然就产生了联想,认为这是上天昭示的以水克火、水火既济的象征,因此取“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之意,称此山为武当山。《汉书·地理志》可以佐证,武当山之名出于秦汉之间,古均州在汉时称为“武当县”。
关于人文景观——
我们见惯了一些山水导游牵强附会的游说,一些现代人杜撰的东西有时让人听了啼笑皆非。而武当山的名胜、古迹、传说等等,我们都可以在历史的典籍中找到,到武当山阅读那些典籍,我们便可以听到那些典籍里响动着的古人的脚步声。所以,我总对我的朋友说,到武当山读南朝名道陶弘景的《玉匮记》吧,到武当山读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吧,到武当山读宋代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吧,到武当山读明代李时诊的《本草纲目》吧。或是到这座神山读神秘的《易经》、读老子、庄子,读“道法自然”,读“天人合一”……也许你在别处读不懂,或不大感兴趣,但你到武当山一读即懂。山水与史话、与传说、与典籍在倾刻间便会化为一体,你会突然混沌起来,不知书是山,还是山就是书!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中国摄影界骄傲的儿子银道禄。作为具有30多年摄影生涯的银先生,作为已拍有3000多张作品的银先生,他真正的生命之作应是拍摄武当山!1995之后两年,生活在武当山下的银先生,受神山冥冥之约,用两年时间在神秘的大文化之巅攀岩登险、风餐露宿,硬是以摄影机拍下了天下第一神山最玄妙的神韵:“混沌初分”、“玄岳神光”、“雾锁空山”、“月敲山门”、“紫气东来”……一本《武当》影集,把千年文化、万里神宇尽收—纸,由此撞击起我们生命最深层的感动,也震撼着人类向往的心灵——2003年,银先生惊魂摄魄的“武当”作品在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展出。当我问起银先生如何拍出如此神意萧萧、诗意汤汤的作品时,银先生一语玄机:“武当山不是拍,是读……”
我还想起我故乡的女友金虹,一个对生命对文化都极其敏感的女子,为了读懂神秘的武当,不惜辞去记者职务,一头钻进武当山做了尼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