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一进城,各搞各的窝,各找各的点儿。新城搬迁的房子没盖好,七零八落的,人上来了,没房子,移民部门用洋灰这儿划个圈圈,那儿划个圈圈,圈圈里头盖个三间五间房,还没等盖好就抢完了,没等房子干都搬进去了。房子全是干打垒和土坯垒的,还有的是挖城墙砖、扒老城的瓦和旧木料盖的。老城的房子没来得及扒的很多,全淹了!水来了,“哗啦啦”全泡塌了!一倒一大片!移民局组织人划着船抢拆财神楼巷的楼门,曾门坊、江西会馆、山陕会馆……都是划着船抢拆的。半个月后,我站到烈士亭看,整个城里的房子水全没顶了,一片汪洋呀!只剩下钟鼓楼半截子还露在水外面,移民局的船还在抢着拆。那是一座明代的建筑呀!
两三个月后,丹江口水库又开闸泄水,城里的水又退了,人们“忽”一下子又都跑回老城的废虚上去,有的回去再看一眼自已原来住的那个家,有的是回去挖石条、挖旧砖到新城盖房子,有不少人挖到洋钱、元宝、银元什么的。
那年,我25岁,亲眼目睹并经历了这场“水漫金山”的情景,我是个怀旧心很重的人,我老是做梦在老城里,现今老了,还是这样,一梦就梦见老城。过去,郧阳城是个非常文明的城市,没有什么防盗防偷概念,晚上铺板门不上也没事,邻里之间很少打架斗殴,相互之间特别关照,人与人之间特别和气,我特别怀旧。于是我就想把老城角角落落画下来,给后人留个念想,自己也有个寄托。更重要的是几座古代建筑毁得造孽!南角楼、钟鼓楼、山陕馆、江西馆、东寺庙、西寺庙……毁得可惜。现在,好些娃子们都不知道这些,人们都知道有个春雪楼,但不知是个什么样子。春雪楼是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题写的,是郧阳诗人们聚会的地方,在北门坡城墙上建着,十几米高。我画图时问过许多老人,据他们说,站小河西梨花寨都能看到春雪楼的七星灯飘。我是搞建筑的,我常想,郧阳府城要是保存到现在,不得了!
我画这两幅图,最早动意在1988年,那年盖县文化馆,陈家麟是馆长,他几十年搞摄影,他对郧阳老城感情也特别深,拍了许多老城的老照片,也搜集了许多。我对他说了我的想法,他很支持。但那时,常年搞施工,很忙,没时间搞,但心里老是在揣摸这件事,回忆一点就记一点。一没事,就摊张纸在街门上画,先把郧阳古城的轮廓画出来,把重点要点先画出来。这样做,是想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大家帮我回忆。今天碰这个人说一点,明天碰那个人说一点,我都在图纸上作上记号,这儿有啥那儿有啥,前后左右有哪些建筑,现在活着的人都能说得清楚。我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铺张纸在街上画,参与的人竟达几百人!这是个绝招,不想这个办法,我一个人是搞不成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郧阳府城:沉没在江底的绝唱(12)
真正动笔画是到了1996年,画那幅郧阳古城图,即《梦里郧阳图》,那是一幅全貌图,地形、地貌、建筑、街道完完整整,巷巷道道90%都画上去了。硬是见人就问,一定要找到当年住过这个地方的人,位置必须保证准确。图画好后,总觉得有问题,常常夜里睡不着起来看图,看得发呆,在图前一站就是一夜!天亮又跑到江对面天马崖再看这边的地形,冬天雪大,一捅老深,皮鞋都湿透了;有时有大雾,看不清,一等就等到中午十一二点,雾散了再看,回来后再画、再描!全部画好后,又把陈家麟、兰善清等20多人先后请到家里,帮忙提意见,直到2004年两幅图才画完。
有一天晚上8点,柳县长突然来我家看图,他说人们都在议论我画的图,他想来看个究竟。他一看就看到了夜里10点多!他一点儿一点儿地问,随后即说:“这是郧阳的宝!”这之后,他和兰善清就给这图作序作跋,之后,柳县长又亲自到十堰找书法家黄家喜书写序跋……
末了,兰士华告诉我,他准备接着画“郧阳十景图”,一景一张,画10张,每张100×60厘米,一个系列,全部画水彩,从而全方位展示郧阳古代文明。我问他哪十景?他说有“摘星坡岭”、“萧寺留题”、“南门晴望”、“天马书崖”、“龙滚滩声”、“武阳神洞”、“春雪楼”、“赢州雨意”、“盛水龙泉”等。之后他又说了一句:“画完这些之后,我就对沉在水底下的老城有了个交待。”
听完兰士华的一番叙说之后,我对眼前这个质朴的故乡男人有了一种深重的敬佩,他呕心沥血所做的这些,不为名利,不为金钱,也不为什么责任和义务,仅为着一种思念和对思念的寄托。是沉在水底的那座城市赋予了他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