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其是要在“悬崖陡壁跌死猴”的江边纪家崖中腰,凿开一条101米长的截流大道。为此,总部领导和工程师们通过认真研究,提出了“梯形进军”的新战术:从崖顶到崖脚层层爆破,然后从崖脚至崖顶一级一级似台阶那样开凿,级级推进,使形成平面。
为了在头顶蓝天脚插汉水的滑壁上打开场面,七师集中了200名新老炮手。他们腰束安全带,像荡秋千似的在没有立足之坎的纪家崖上,打眼放炮。同时,各师团也都为截流组织了技术革新专班,改进工具。
一师一营长(原为木工)江哲明,运用自卸卡车的原理,首创了自卸木船。他将两艘木船连结在一起,在木船左右各安装一块可升降的活动甲板,又从中间安装了千斤顶式的起重机械。这样当左右两块甲板从中顶起时,便如同鸟的双翅纵起,形成八字倾斜,把两船石块一下倒入江中截流部位,这比用人工一块一块地把石块抛入江中快了百倍。与此同时,在纪家崖从崖脚到崖顶一层一层宽阔的台阶上,出现了脚踏打眼机、木构吊杆、铁轨滑车、钢索飞车等等革新工具。工效成十倍地提高,大大减少了肩挑人抬之类的劳动强度。
在纪家崖一次开挖中,七师四团团长张德元突然发现崖上有一块桌子大小的悬石已经松动,在悬石下却有几十个民工在打炮眼,刨石渣。在此危急关头,他一面呼喊崖下民工们赶快躲开,一面操起一根钢纤冲上去,力图用钢纤别住悬石,让民工们撤离险境,不料悬石压力过大钢秆弯曲了下去,老张眼见民工们已撤离,正想躲闪,可是那悬石却跃动起来,他来不及撒手,大石已从他身上滚过……
悬石下的民工们得救了,然而,这位全团的指挥员却壮烈地为汉江截流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
1959年12月26日,阳光灿烂,纪家崖上设置了截流誓师大会主席台,主席台上的李先念副总理向湖北、河南10万劳动大军宣读了中央贺电。
台下宽广的土场上,数万劳动大军,队列整齐,红旗如林,鼓乐喧天,突击队员们手持撬杠,严阵以待。一列列35吨大卡车和解放牌汽车满载着块石和15吨重的混凝土块,等待最后的时刻。
此时,100米宽的合龙口,急流呼啸奔腾,如群龙卷起千堆雪。队队卡车穿梭,接连不断飞驰到龙口边卸下块石,突击队员们一拥而上,把卸下的石块撬进龙口。龙口逐步缩小到50米、30米、10米……此时江流如群蛟挣扎奔撞,把一块块大石顶出龙口。于是,指挥部又一声令下,一辆辆35吨大卡车载着一座座15吨重的混凝土三角预制块,飞驰而下,倾卸入龙口。之后,千万双眼睛都投射到最后一块搁在边上的混凝土预制块上,只要它滚到龙口中心,便能截住汉江之流。这时突击队员们个个赤膊上阵,从三面插入撬杠,在万众“加油”的呐喊声中,他们鼓起猛劲一下掀翻了这个15吨重的混凝土块——真是一石压断长龙脊。从此,左右两岸连成一道长堤,横断了浩瀚的汉江。全军以3小时10分钟速度完成了汉江截流!主席台上下、山上山下、堤上堤下万众欢腾,鼓乐齐鸣。
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腰斩汉江何须惊,敢教洪水变金龙。他年再立西江壁,指挥江流上北京。”(南水北调之意——笔者注)
百年大坝——一个时代的警示
1
1960年,丹江口大坝进入第二期施工。
二期工程中,坝体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为三个方面。一是浇筑工艺上草率马虎使坝体混凝土振捣不扎实,出现架空,严重的部位被人们形容为蜂窝狗洞;二是混凝土质量不好,再加上温控不严,致使出现大量裂缝,最严重的由基岩裂起,向上延伸达十多米,并且从坝的一侧裂通到另一侧;三是接缝灌浆系统埋设的管道阻塞和灌区封闭失效,其中有些坝体部位与纵缝连通,出现一缝灌浆,而上下前后纵缝串通的现象。这些严重的质量事故,国内外均无先例,当然也就没有可供借鉴的处理经验。质量问题,不仅受到部属各管理部门的众多非议,而且受到工地有识之士的责难。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丹江口大坝:十万人生命铸就的丰碑(10)
1962年2月,国务院在决定主体工程停止施工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应吸取教训。当时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冯仲云来工地召开了干部大会,宣读了国务院这一决定,要求一定要把事故处理好,才能复工。
如何处理好事故尽快复工,实为一大难题。坝体质量上的事故处理得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