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0�48米,再继续下降2厘米,全市供水即将全部断绝,被迫引用水上公园湖水救急,天津市缺水已到最危急的关头。
5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天津宾馆主持召开京津用水紧急会议并形成《纪要》。6月14日,国务院批转这次会议的《纪要》,即必须首先确保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对农业只能兼顾,明确潘家口水库要首先保证天津、唐山,在潘家口水库可分水量为19�05亿立方米时,分配给天津市10亿立方米。
天津市已采取节水措施,生活用水由日人均70升降到60升,工业日用水由77万立方米降到45万立方米。5月24日,《天津日报》报道:面对建国以来少见的干旱、风、雹灾害,天津市已有50万人投入抗旱斗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5)
就在这年夏天,引滦入津工程加紧了勘探、设计的前期准备,确定引滦工程由水利部副部长冯寅、天津市副市长李瑞环负责。
8月11至15日; 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京、津用水紧急会议。决定官厅、密云两水库的水量只能供应北京用水,不再向天津送水。
天津用水要从黄河引水接济,要求河南省通过人民胜利渠向天津送水3�5亿立方水,山东省通过位山和潘庄两条输水线路送水3亿立方米,并要求全面加快引滦工程建设。
8月16日, 国务院电告冀、鲁、豫三省把卫河基流送给天津。天津共收水2600余万立方水。杯水车薪!
8月27日,山东省政府在济南市召开引黄济津紧急会议,传达国务院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精神,确定位山、潘庄两条引水路线分别向天津送水。送水之前动员43万民工在20天内完战引黄济津工程土方2300多万立方米。引黄水要于12月6日到达天津,为天津送水3亿多立方米。
干渴的天津必须要等到12月!
9月1日,河南省政府召开引黄济津会议,决定成立引黄济津指挥部,并自10月15日开始用120天时间,经人民胜利渠、卫河,给天津送水3�5亿立方米。
黄河从河南人民胜利渠经过14个昼夜奔流800公里,于10月28日中午进入天津市静海县南运河九宣闸。
与此同时,河北省各级引黄济津机构成立。全省沿线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四个地区和所属15个县、市均建立了引黄济津输水管理机构,一路护水进津。
山东省由位山、潘庄两条引黄济津输水线路开始输水,于12月4日迢迢千里的黄河水进入天津九宣闸。
河南、山东两省引黄济津共为天津送水6�9亿立方米,天津市实收水近4�5亿立方米,其余中途耗掉。
黄河水第四次解救天津。
为了保城市用水,中共天津市委决定禁止农业引用河水,农村旱情更加严重,无水可用,井水又严重含氟,农民只能吃氟水度荒。天津有关部门清查了饮水井的含氟情况,共调查了12个区、县的3400多个村队(占总村队数的89%),饮水人数322万人(占农村总人数约70%),实测饮水井3�4万多眼。卫生防疫部门清查数为3700个村队,约446万人饮水井含氟。
蓟县山区、半山区7万余人吃水困难,城市靠外调水度过水荒,农村无靠,这年全市旱灾受灾280万亩,粮食减产3�7亿公斤。
天津地面继续沉降。
自1959年至1982年,地面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2�2米,沉降范围达7300平方公里。市区累计沉降大于1米的范围,已大于135平方公里。
1982年是天津市持续干旱的第三年,依然是百年罕见的特大干旱年。为解决天津城市用水危机,国务院再次下令引黄济津。冀、鲁、豫三省人民牺牲奉献,大力支持,自10月1日河北岳城水库开闸放水,迢迢500余公里往天津送水。11月,山东省位山、潘庄两条引黄渠道相继放水。
黄河水第五次解救天津。
连年的用水饥荒,使天津人受尽无水的煎熬,也使他们更早地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早在70年代,政府就屡下节水通告,1982年,政府正式颁布《天津市城市节水办法》,实行水资源指标分配制度。用水指标层层包干,超用不补,节约归己,日清月结。时至今日,天津居民用水依然是惜水如油,家家户户备几个塑料桶,以储存洗脸水、洗碗水、洗菜水,然后用这些水冲厕、擦地、浇花卉。节水已成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