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求给自己调运军粮。张咨跟手下人商量,大家都认为孙坚不过是邻郡的一个太守,大家平起平坐,没有权力征调军粮,于是不理。孙坚很生气,他带着牛、酒等礼物拜会张咨,按照礼节张咨次日回访。席间,孙坚手下的长沙郡主簿进来报告孙坚:“这次到南阳郡来,发现道路不修,军用物资也不提供,请把南阳郡主簿推抓起来问问是什么意思。”主簿是州、郡一级长官的属下,相当于办公室主任的角色,长沙郡办公室主任当着南阳郡太守的面要抓南阳郡办公室主任,既不合规也极无理,张咨一看不妙,想离开但已经晚了,孙坚作了布置,他根本走不了。过了一会儿,孙坚的办公室主任又进来报告:“问题已经查清楚了,是南阳郡太守有意让义军不能行动,为贼人拖延时间,请抓起来军法从事。”就这样,长沙郡太守孙坚当场把南阳郡太守张咨抓了起来,处斩,“郡中震栗”,孙坚再有什么要求,就没有不满足的了。
《吴历》一书则称,孙坚到了南阳郡,张咨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孙坚。孙坚想继续北上,但“恐有后患”,于是才决定除掉张咨。孙坚诈称有急病,还装模作样让巫医祈祷,并派人到张咨处,说孙坚病得不行了,想把所部人马托付给张咨。没想到张咨极弱智,连这种话都信了,他亲自率步骑五六百人来见孙坚,孙坚躺着跟他相见,谈话之间“卒然而起,按剑骂咨”,并当场把张咨杀了。《吴历》的这个说法可信度不如《三国志》,《吴历》在政治立场上一向站在孙氏一边,它的这条记载只是给孙坚杀张咨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毕竟连杀朝廷任命的地方大员,同时又是关东联军成员,孙坚干得固然痛快,但负面效果也很大。
孙坚大概也想到了这个后果,于是作出一个重要决定:投靠袁术。袁术与袁绍、曹操同时逃出洛阳后来到了南阳郡境内的鲁阳,他想投奔南阳郡太守张咨,但张咨并不很愿意支持他,他的局面一直打不开。董卓在任命袁绍为渤海郡太守时也任命了袁术一个职务,是后将军,这个职务很高,是朝廷的高级将领,袁术目前手里能打的牌也就是这个后将军了。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听说孙坚主动来投靠,他简直不敢相信,在确认无误之后,立即上书朝廷“表奏”孙坚代理破虏将军,同时兼任豫州刺吏。“表奏”这个词从此就被滥用开了,破虏将军和豫州刺史这样的高级官员任命应该由天子亲自颁布诏书,但现在天子掌握在董卓手中,其他人的人事任免提议已经没有用,于是袁术来了个自行任命,事后报朝廷“备案”,这就是“表奏”,袁术开了这个头,以后只要有点势力的都开始“表奏”起来,人事任免从此混乱不堪,经常出现一个州好几个刺史、州牧,一个郡好几个太守的情况。
孙坚从此归袁术指挥。袁术实际上是个眼高手低的人,一向很自负,但实际能力很差,不过他的命好,遇上了孙坚,他指挥的南阳郡这一路反而节节推进,战绩抢到各路联军的前面。袁术用孙坚,但对孙坚也很猜忌,据《江表传》记载,就在孙坚取得阳人聚大捷、正要攻占洛阳的时候,有人对袁术说:“孙坚如果占领洛阳,也就对他失去控制了,就好比是除狼而得虎。”袁术心中有了疑虑,于是不再给孙坚发运军粮。阳人聚与鲁阳之间相隔一百多里,孙坚“夜驰见术”,跟袁术进行了长谈,认为如果袁术不发军粮,就好比“吴起所以叹泣于西河,乐毅所以遗恨于垂成”,希望袁术三思,袁术无奈,最后恢复了孙坚的后勤供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拒绝董卓和亲却死于非命
董卓打不过孙坚,就派李傕等人前来求和,愿意与孙坚和亲,并且答应孙坚只管把子弟、朋友的名单报来,可以全部任命为刺史、太郡,被孙坚严词拒绝。董卓退往西边,孙坚攻占了洛阳,按孙坚的想法应该乘胜追击,但袁术却命他迅速回师,原因是关东联军内讧升级,袁绍任命会稽郡周氏家族出身的周昂为豫州刺史,来跟他们抢地盘。据《吴录》说,孙坚听到这个消息,慨然而叹,以至于落下了眼泪。孙坚回师,击退了周昂。
初平三年(191年),袁术决定向南发展,派孙坚进攻荆州的刘表,刘表派遣部将黄祖在樊县、邓县之间迎击孙坚,黄祖不是对手,被孙坚打败。孙坚渡过汉水,围住了刘表的基地襄阳。刘表眼看有被一举消灭的可能,但却发生了意外,孙坚突然被杀了。
按照《汉末英雄记》的记载,初平四年(192年)农历正月七日,刘表手下将领吕公依托山地向孙坚发起进攻,孙坚率领少数人沿山寻找吕公,吕公手下的士兵用石块攻击孙坚等人,孙坚头部被石块击中,受伤严重,脑浆都被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