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想想那老太太对玉娘好,王氏也就放心了。
可是,想想大牛,王氏有些不确定了,问:“玉娘啊,大牛……你可别忘记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到底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这不该要的心思,你就早早地丢掉,否则别人会戳我们的脊梁骨的。”
玉娘笑了,点点头,“娘,你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既然我已经嫁到肖家,只要志清一天不休了我,我就一天都是肖家的人,不会对外人存着什么心思的。”
女儿如此表态了,她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王氏终于松了一口气。
家里难得有肉,弟弟妹妹非常开心,但是陈老爹管教有理,他们也只是面露喜色,倒不至于闹哄哄地抢着要吃肉。而王氏这疼爱孩子的,自然将一块块的猪肉夹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碗里,最后自己才开吃。
五个孩子,不算是多,但是对于陈家来说,也是极大的负担。因为之前陈家爹病了,家里拿不出钱来,所以只有卖了两亩田,换了一些钱给陈家爹看病。所以,与别家相比起来,日子是清苦再清苦。而陈家村离海边远又,陈家村只有一些体壮的人才敢出海去捕鱼,但是次数还是比较少的。而陈家爹的身子不允许,自然不会出海。
玉娘的婶婶们每人拿了五个鸡蛋回来,还多了四两猪肉,自然,鱼是不可能再让他们带回去。
这可是极多的还礼!可见婶婶们的心肠多好啊。
王氏也拿了五个鸡蛋出来,再割了一块猪肉,约莫一斤半这样吧,放到篮子里。瞧着东西还是有些少,便又拿了两斤花生放了进去。红糖则是全部留下来,这可是补身子的好东西,可是给陈老爹煮几个鸡蛋,好好补补身子。
东西收拾好了之后,两人正准备要辞行,而就在这时候,大弟铁生跑了回来,说家里的牛跑了,现在找不到。
全家着急了起来,要知道这个年头,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牛的,而为了保住这一头牛,家里人吃了多少苦啊!家里最贵重的东西了不见了,怎能不着急?
6、夜壶风波
于是,全家人都分散了开始寻牛去。
到底是从小长大的地方,玉娘很是熟悉,便带着志清开始寻找。
原来,不是牛自己跑了,而是小弟要去找哥哥,可是没有看到哥哥,自己便牵着牛回家。可是,走到半路的时候,遇到了邻村的牛娃说对面岭头有好吃的果子,便将牛拴在树上,然后随着牛娃去摘果子去了。
快到天黑了才回到陈家,志清两人也就不留下来吃饭,急匆匆地往肖家村赶路。因为回门是不能直接留在娘家的,不然不吉利。
两人摸黑回到肖家村,还没到村口呢,借着朦胧的月光便看到了婆婆刘氏在村口张望着。
“志清,似乎是娘。”玉娘有些不大肯定地说。
志清点点头,“别担心,娘应该是担心我们了。”
果然,刘氏是因为担心两人,所以才到村头来接人。瞧见两人没事儿,刘氏也就松了一口气,责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志清解释了一遍,又说,“娘,这里有玉娘给家里准备的血参,您留着吧。”
说着,将篮子里的血参递过去。
血参可是好东西啊。
刘氏的双眼刷一声亮了,没想到儿媳妇竟然懂得采摘血参,再瞧瞧这篮子里的东西,心想:陈家也真是舍得啊,这里的肉估计还有两斤呢,还有这些个鸡蛋。哎呀,比老大家回的礼要多啊。
刘氏心头的火气也就消了,“还没吃饭吧?赶紧的,给你们俩留着饭呢。”
玉娘松了一口气,突然觉得自己这相公挺不错的,做事面面俱到啊。
玉娘看了看志清,冲着他笑笑,不说话。
那一双清澈的眸子,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看得志清的心头痒痒的,也甜甜的。
不想问话,志清也冲着玉娘笑,雪白的牙齿在月光下闪烁着光芒。
感觉两人这样子挺傻的,玉娘不好意思地垂下头去。
正巧,这一幕被转身的刘氏看在眼里,不禁也笑了,而她的笑容里多了一份暧昧的成分。
终于歇下来,玉娘想起自己还没学会缝补渔网呢,立即搬来两张矮矮的凳子,然后等志清进来,便小声地说,“阿清,你赶紧教我缝补渔网啊。”
虽说她不懂得,当着大家的面学习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她就是不想让婆婆他们心里头有丝毫不好的想法。
瞧着她着急的小模样,志清笑了,本想劝说她明儿个再学,可是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