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仁爱精神内涵 > 第13部分

第13部分(第3/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火影:从百分百完美虚化开始!入住黄金庭院后,爱莉拉我直播女扮男装后,我被校花疯狂表白风流短跑之神时空中的深情鲁鲁修凌驾于诸天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网游之熟女陪我上青云穿越恋歌:上官与夏侯【HP】布莱克家族莫名其妙的异世界冒险英雄联盟之玩家对战强势文化手册特种兵张霄回村搞大事,被女学霸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穿越王者:聊天室里的英雄传奇四合院之剥夺一切暗区突围之黑金指挥官当原神照进现实家养辅助投喂指南[电竞]

强盛的原因。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时代在发展,立足于中国大地的人们正在掀起第二次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第一次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是在毛主席的时代,这位以批判传统著称的革命领袖,其实正是运用了中国文化的有利因素,获得成功。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文化与马列主义的奇妙结合,这已是公认事实。现在,和谐思想已经成为共识。有世界精神的中国人正在认祖归宗,全国上下掀起第二次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并通过海外华人社会,在全球掀起学习中国文化的浪潮。和谐思想扎根于深厚的土壤中,立足于现实,为全人类谋福利、谋解放,解放了思想,又解放了信仰,无疑是世界的福音。

对于国内,我们要谈重建信仰,这是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次“全民打气”的勇敢行为。中国人气势如虹搞建设,喊着同样的劳动号子,就像三峡的纤夫,齐心协力。我们有时逆水行舟很艰难,但终会顺流而下。我们的轮船一出三峡,就奔腾向大海。我们现在正处于“出三峡”的微妙阶段,必须聚精会神,精气神不能散掉了。聚起来,立起来,走向世界。我们强化“自己人”的观念,引导所有中国人承认自己的祖先,承认自己的文化。引导所有中国人树立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在世界人民的“精神奥运会”中,中国人必将以友好而奋勇的拼搏精神夺得精神桂冠,成为人类的骄傲。

对于世界,我们要输出信仰,输出价值观。在近代,那时候中国向西方输出的是丝绸、瓷器、茶叶,引进的是“自由”、“民主”、“宪政”等思想。可以说,我们输出物质、引进精神。这笔买卖有赚有赔,总的来说,我们赔的多,赚的少。我们同时还输出劳工,留下异常痛苦的回忆。以往我们输出物质、引进精神,如今我们输出精神、引进物质,回到文明古国应有的地位。

什么叫文明古国?主要就是一个精神文化的概念,中国主要是有文化,中国主要是有信仰,这是中国的特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信仰启示录(3)

世界对中国有两个认识误区,最大的认识误区就是认为中国人都是实用主义者,为追求利益不惜一切,关注物质胜于关注精神,实际情况是,中国人追求利益的同时坚守原则,凡事注重实用但讲究均衡,为人关注物质但更关注精神,中国社会永远崇尚知识,这是孔子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有的西方朋友也能明白孔子内心的神圣,圣人是何等关心永恒,只不过为了大众,我们的圣人、佛菩萨要做入世的工作。

世界对中国的第二个认识误区是认为中国恢复盛世后会对世界构成威协,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完全是不必要的。

中国是包容性最强的国度,所谓“中”,即寓含欢迎四方的意思。《诗经》上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思就是中国得了好处,会更加善待四面八方的朋友。无论远近,都是朋友。中国不会忘本,正是世界人民的支持才有中国今天的繁荣。中国对世界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母体。没有四方,哪来“中”?中国人有很强的阴阳互补观念,并自觉强化成为人生修养,这是中华民族领悟的天道,自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中华民族达到了很高的逻辑水平,是哲学素养很高的民族。任何人跟中国人打交道都必须要晓得,这是个很哲学的民族,懂得辩证法的民族。中国人追求绝对真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又不绝对,调和现实矛盾,强调和谐相处,总能化解宿怨,因此不断重生,最终走向涅槃。中国人认识到,凡事相辅相成,这种哲学思想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存常识,不用说,这是《易经》与老子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国人有两个宝贵财富,是老子与孔子留给我们的。

这财富深深地进入中国人内心,成为生命的命根,生活的原则。成为民族共性。中国人的民族性主要有两点,一是关注精神,二是凡事讲阴阳互补,相辅相成。这两点都指向和谐。西方人了解了这个基本常识,“中国威协论”就没有存在的土壤。

世界对中国有两个认识误区,中国对世界也有两个认识误区。

第一个认识误区是认为西方在内心深处把中国当敌人,友好是表面,仇视是本质。实际上西方并不希望中国灭亡。“中国人快信上帝吧!”然而西方人还没信上帝时中国人就信自己的“上帝”了,美国还没建国中国早就被称作神州了。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在曲阜太庙祭祀上帝时,不但欧美一片荒芜,就连耶路撒冷还在黑暗之中。人类的前途取决于东西方互相接受。

中国对世界的第二个认识误区是以前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好心的木之本君源动力客串情夫被看透的小心思侯爷当娶,一等嫡女已逝爱与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