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页)
渤大机械项目他连门都没摸到,焉能不沮丧?他望着窗外的大海出神。小时候他的眼前老是一片湖或一条河,远处总有山挡住视线!现在海替代了湖与河,可海好像没有尽头,极目处总是海天一色,令人想到万物一体;而海的变幻无穷更令人生出风月无边的感慨。
“至少眼前的海水与渤大市的海水是连在一起的。”他默默念道,“万物都是一体的,我们玩的不过是暂时分离的游戏。”
他打开了音乐,放出的是巴赫的大提琴独奏曲,卡萨斯这个西班牙老烟鬼拉的。西班牙这种地方易出产这类怪才,比如拉大提琴的卡萨斯,画画的达利、毕加索,还有老堂,对!就是堂·吉诃德,他已经比作者塞万提斯本人更有名。被*人占领了七百年的西班牙,从文化和血液上都杂交出了一个新品种,而西班牙的这种血液一直遗传到整个南美、北美甚至菲律宾的文化中。
巴赫的曲子被卡萨斯从寂静中演绎出一种涌动的瑰丽,一种静极而动,给王晓野带来一种幽远中的勃发和宁静中的升腾,再化为一种力,抚平他内心的躁动。也许因为巴赫离上帝近,所以他的音乐总在营造人神一体的氛围,缩短了人与上帝的距离。孤独地聆听大提琴独奏是他在纽约独处的岁月里养成的习惯,那个喧闹的城市使孤独感更显突出。幸亏有了古典音乐!但这表面宁静的音乐有时会引起他更为内在的骚动和想像。孤独而低沉的大提琴旋律,给他带来的意象是两个舞动的女人,还有她们甜美的笑声……
沈青青第一次来他家做客时,和妻子林洁一起谈笑甚欢。两个女人一起回忆大学时代的种种轶事,都笑得跟孩子一样。王晓野把沈青青带到客厅的一幅油画前,画面是一片秋日的白桦林,一条小径通向密林深处,遍地秋叶,粉白色的树干被拥抱在深浅不同的黄色和橙色之中,一片静谧、悠远。
王晓野退了两步说:“这幅画远看效果更好。顺着这条林间小道看下去,你能感到秋天的凉意。画面对人的心绪有中医所说的‘去火’效果。可惜这里只有‘曲径通幽处’,缺了‘禅房花木深’。西方的树林和山就这样,登高望远,感觉极美,但中国人总觉得缺了座庙。不过少了宗教的干预,这种风景和氛围不是更适合浪漫的幽会吗?”说到这里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下,又很快闪开。 。。
投石问路(2)
林洁在厨房里和菲佣做饭,听到王晓野的高谈阔论就走出来说:“是不是王晓野又开始臭显自己了?他就这么没出息,一看到美好的东西他就开始往坏处想,老想干坏事儿!他走川藏公路的时候,居然在金沙江畔的悬崖峭壁上,望着下面碧绿的江水而情不自禁。”
“可那儿能情不自禁干什么呢?跳下悬崖吗?”沈青青笑问。
林洁说,“你都想像不到他多恶心!他是情不自禁往山下撒了一泡尿!还说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令人产生羽化而登仙的飘逸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视觉效果!”
王晓野赶紧接着说:“这说明我热爱大自然!可能是在西藏养成的习惯,人只要一溶入大自然,我就老想着回应大自然的呼唤。英文撒尿的一种优雅说法就叫‘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不过咱们还是看画吧。你要是看着画稍一动念,哼哼俄罗斯民歌什么的,画面就变成白雪皑皑中的白桦林。你若想气定神闲,就多看这幅画!”
沈青青道:“看来王总这儿调养气息的东西还挺全,雅俗都有啊!到底是留了洋的人,品味就是不一样!”她故意调侃一下王晓野。
王晓野说,“嗨!这倒不是什么贵重货色,是我背着背囊去俄罗斯流浪时,在阿尔巴特大街上直接从摆摊的画家手里买的,那时正赶上卢布贬值,这幅画才花了二十美金。”
“你一个人去的吗?为什么不带上林洁一块去?”
“其实当时是带着林洁的。可到了德国她就不愿跟我继续走下去了,因为下了飞机住哪儿都不知道,是漫无边际的游荡。她哪愿受这罪!就直接飞回了香港。而我一人独行更方便,冒险的色彩更浓,可冒险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更是精神的,灵魂的。”
这句话打动了沈青青!她隐隐感到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漫游的不归路,一种不可言喻的神奇旅途,她对王晓野更加兴味盎然,便好奇地问,“那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俄罗斯呢?那儿当时多乱呀!”
“正因为它的乱才吸引了我。当时刚刚发生了反戈尔巴乔夫的政变,这如同当年西藏的骚乱一样吸引了我。我相信乱世必定是精彩的人世!当然,也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