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4 页)
带,因为胡患,人烟越来越少,兵力也越来越薄弱。以往匈奴春秋两季南下牧马,逐渐有留下过冬的。后来,看到九原郡无兵力驱赶他们,索性在此定居下来,以抢掠为生。这类匈奴的人数逐年增加,地方官府只有闭门自守,不敢过问,也无力过问,百姓孤苦无助,尽力反抗,全遭杀戮,最后不得不以财物供奉匈奴,求得免死保命。如此下去,河南之地不久就为匈奴国土了。
一路看、一路听,始皇的心里激起惊涛骇浪,匈奴之祸给边塞黔首造成多么惨重的损失和无尽的精神痛苦。身为天子,不能保护子民,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蒙将军,这一路你也看到了。可想出对策吗?”始皇焦急而信赖地问道。
蒙恬躬身回禀道:“臣无时不在思索。粗略的对策是有的,只是不够成熟,所以臣没有上奏。”
“先说来听听,朕和任卿、杨卿再补充一点,集思广益,一个成熟的方案就出来了。”始皇鼓励自己的爱将。蒙恬恭敬地说:“第一步,根据匈奴入侵作战的特点,地方官府可采用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的对策。将散居的黔首纳入大的村塞,无论男女老少,都要接受官府组织的军事训练,并以行伍编队,平时各务本业,战时各守其责。一旦有警,即将牛羊牲畜赶入大寨。成熟的庄稼提早收割,来不及收割的,要坚决烧掉,尽可能不让匈奴抢到财物。匈奴得不到补给之物,被逼攻坚。这样就将匈奴飘忽不定,难以追击的困难化解了。我则可以根据敌之多少强弱,或据寨死守,或联合数寨、数县的兵力加以围歼,或集中全郡的兵力消灭或驱逐。”始皇笑道:“蒙卿所用不是赵将李牧对付匈奴的战法吗?”
“正是。李牧没有给他的战法命名,臣就称为‘张罗捕雀’战法吧!”
“好一个‘张罗捕雀’战法!”任广先是赞赏几句,却又说,“这种战法对于居于河南之地的匈奴可能奏效,对付大规模入侵的匈奴人马就危险了。”
“任大人别急,要想把匈奴驱逐出河南地,不是你们地方之力所能办得到的。所以,下官还有第二步的对策。”始皇着急地问:“第二步怎么办?”
“第二步必须由朝廷调动大军扫荡河南地,之后,以河为塞,把原燕、赵、魏所筑长城连接起来,把匈奴骑兵阻挡在长城之下。其次,要在沿河实边,迁移内地黔首到河南,一则开垦荒漠,二则守己边境。”蒙恬兴奋地说着,脸上放光。
始皇忽然想起在咸阳时,那些大臣们反对的话,不由沉思道:“调动大军,移民实边和修筑长城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财力!”“可是,不如此不能彻底解决胡患!”蒙恬坚决地说。
始皇好大喜功的毛病再一次发作,脑海里的一丝犹豫转瞬即逝,爽朗地说道:“蒙卿之计可行。朕回咸阳后就将此事交付廷议。”
他们上了车马,继续前行。塞北起风了,疾劲而干燥,还夹带着飞沙,打在脸上,麻沙沙地疼;吹进嘴里,连牙齿都涩。虎贲军、九原兵赶了半天多的路,都有些劳乏了。尤其是虎贲军,养尊处优,这些年又没打过仗,乍到塞外之地,光这里的风沙就够他们忍受的了。可是,为了在九原兵面前不丢脸面,还得硬撑着。任广看出来了,虎贲军不习惯边塞的环境,便向始皇提议说:“陛下,行军半天了,士卒多有劳乏,是否歇息再走。”
始皇点点头。“找一个村寨,避避风,歇息片刻也好。”
任广一听,哭笑不得。他对这里的地形很熟悉,知道最近的一处村寨也有四五十里地。但是,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不容更改。众人只有努力向前了。
一个时辰后,前卫的虎贲军才看到远处隐约出现了一座村寨。大家高兴极了,座骑腿脚突然加快了,连马匹都想快点进寨歇息。蒙恬走在前面,向前方村寨望去,忽然发觉村寨上空浓烟四起,寨外则尘土飞扬。
“不对,前面有情况。”他吃了一惊,叫道:“任大人快过来!”任广闻声上前,车队再走近一点,任广突然叫道:“是匈奴骑兵。穿皮衣、张旃旗肯定没错,他们在进攻村寨。”蒙恬也看清了,村寨外有很多骑兵奔来奔去。
始皇听说遇到匈奴兵,不但不害怕,反而感到好奇,不用内侍搀扶,自己从车里走出来了。
“匈奴兵在哪里?让朕也看看。”驾车的赵高着急地说:“陛下的安全要紧,快到车里吧!”
蒙恬来到始皇车前。他担着护驾的责任,有些惊慌,看见始皇下车,忙说道:“请陛下回到车里。看来匈奴人数不少,臣得赶快应变。”始皇却没有上车的意思,笑道:“蒙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