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果然很招人……
她又偷偷摸摸溜回了曹操的司空府,却得知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消息。
曹初的养母、也就是曹操的正妻丁夫人病了。
丁夫人的身子一向康健,可这回却是病来如山倒。
还没几日呢,她甚至就已经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
“初儿。”见曹初端药进来,丁夫人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
榻前跪着侍奉她的曹昂接过曹初手中的药,舀了一勺送到她嘴边:“阿母。”
丁夫人摇了摇头,抬手接过药碗一饮而尽:“这么大把年纪了,我还不怕这点苦味儿。”
丁氏虽然是正妻,可她的膝下却未生一子半女,对于养在她那里的曹昂和曹初自然是视如己出。
曹初接过空了的药碗,放轻脚步离开了。
丁氏的药都是她亲自在边上盯着煎的,免得出现什么意外。
丁夫人阖眼,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悠悠道:“初儿年纪渐长,这亲事倒是要替她看看了。”
曹昂上前给她盖被子:“初儿还没开这个窍呢。”
“去取我册子来。”丁氏对着一旁的婢女吩咐道。
看样子是准备给曹初讲讲了。
“阿母为何要与初儿讲那些个内宅之事?”曹昂疑惑。
“她总不能连这些都不明白罢?”丁夫人睁眼,笑着看他。
“是啊,阿姊还是知道一些比较好。”曹丕进门,对着丁氏行礼。
“初儿还小。”曹昂无奈。
“若阿姊嫁了人却不通那些内宅事物,被人欺负可怎么办。”曹丕不同意。
“这倒是……”曹昂思索。
丁夫人笑骂道:“初儿还没急呢,你们两个男儿倒替她操起心来了。”
门外,不知站了多久的曹初悄悄转身离开,轻叹一声。
虽然东汉末年女子的地位不算太低,可古代的女子之身却始终是一种束缚。
她不想随意就定下亲事,更不想嫁了人就为那些内宅事物所困。
虽然丁氏想要教她的才是古代女子普遍的生存之道,可曹初还是不甘心。
若是生在太平盛世她都不会甘心,更何况是这有着无数英杰智人出头的乱世。
乱世之时,多数人选择顺应大流,而像曹操或是诸葛亮等等这样的少数人却始终坚持自身信念,在这乱世中努力开辟一片相对清明的治世,甚至敢于提拔能人异士。
要知道自光武帝开国以来,当官的多是世家门阀,若想要白日飞升,大多数人会选择当外戚,就如同先前的大将军何进。
寒门庶族极少有人选择念书,因为就算你念了也没法出头。
在这个看重出身又看重人脉的时代想要出头?不如还是歇歇回去做梦吧。
但曹操不是这样的呀,他用人从来就不拘泥出身。
曹初最崇拜的人就是父亲曹操了,要不然她夸人的话也不可能张口就来。
她也想像兄长曹昂一样站在曹操的身边,不说平定乱世,至少也要为父亲尽一份力。
这年代的选官制度还是察举制,曹昂就是举孝廉而为官,既然想被举孝廉就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
曹初认真地握着笔杆子,熟练地沾墨在竹简上写下了两个字。
字迹倒是端端正正,只是她的手心已经有些沁汗了。
这些年来她倒确实是认真念了书,可曹初却对自己想写的东西产生了迷茫。
她有什么地方值得父亲另眼相待?
剑术?那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更何况她还是女子,想要在武这方面出头太难。
她没能耐能写出一眼就惊艳人的那种锦绣文章,毕竟曹植那样的几千年才出一个,而十几年后曹丕写出的典论也是一绝……愈是想下去,曹初就越是不自信。
曹操喜欢看什么呢?
第5章 乖弟弟呀
曹操一向讲究实在,华而不实的东西首先要排除。
联想到曹操想要实施的政令,曹初开始有了些头绪。
她最大的优势便是来自后世,阅览过史书中前人政令的失败得失。历史的经验已经为后人照亮了道路,不需要再盲目摸索了。
这不是奏疏,倒不用拘泥于格式。
“初尝阅三史,闻夷吾……”
烛光摇曳,少女正坐于案前,修长的手指握住笔杆,手腕稍显纤细却不失力道,专注地往竹简上一笔一划写着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